九年级《故乡》教案3篇(范文推荐)

九年级《故乡》教案1  教学目标: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故乡》教案3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故乡》教案3篇(范文推荐)

九年级《故乡》教案1

  教学目标:

  1、情节的把握;

  2、语言、心理、外貌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小说的特点并理解文章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人物,评价人物,探讨人物与主题的关系。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既有重逢的喜悦,更有别离的伤感;“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既有对故乡人的亲切和依恋,也有对家乡景的留恋和向往。然而《故乡》的作者在文中却这样写到:“故乡的山水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使我非常的气闷……又使我非常的悲哀。”为什么二十年后的一次故乡之行却给作者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探个究竟。

  二、了解作者、作品: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故事情节: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可分为三个部分:

  (1)、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2)、“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老屋的寂寥;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杨二嫂”的变化;闰土的变化。

  (3)、“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于未来、寄托于下一代。

  2、找一找故乡使我悲哀的理由--故乡的景、故乡的人。

  3、使“我”悲哀的故乡的景:

  (1)记忆中的故乡景:令人神往--深兰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英雄的少年。

  (2)现实中的故乡景:萧索悲凉--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底、萧索的村庄。

  4、使“我”悲哀的故乡的人:

  (1)“杨二嫂”:

  从前:年轻美丽;文静、本分

  现在:凸颧骨,薄嘴唇,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泼悍、放肆、尖刻、自私

  (2)闰土:

  少年:淳朴天真、可亲可爱、聪明勇敢、活泼开朗、和“我”亲密无间、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迟钝麻木、痛苦难言、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毕恭毕敬、和“我”如隔了一层厚障壁、将希望寄托神灵

  四、课时小结,并明确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五、布置作业:

  1、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方法

  3、分析造*物性格变化的根本原因

  附板书:

  故乡

  记忆中:令人神往--深兰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英雄的少年。

  故乡的景(环境)

  现实中:萧索悲凉--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底、萧索的村庄。

  使“我”悲哀的

  从前:年轻美丽;文静、本分

  杨二嫂

  现在:凸颧骨,薄嘴唇,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泼悍、放肆、尖刻、自私

  故乡的人(人物)

  少年:淳朴天真、可亲可爱、聪明勇敢、活泼开朗、和“我”亲密无间、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闰土

  中年: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迟钝麻木、痛苦难言、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毕恭毕敬、和“我”如隔了一层厚障壁、将希望寄托神灵

  回故乡(开端)

  故事情节 在故乡(发展)

  离故乡(高潮和结局)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课时所学,导入本课时的教学。

  二、分析文中景(环境)描写的作用:

  1、小说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还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2、文中景(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方法:

  1、杨二嫂--是一个被社会扭曲了的变形人,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表现在自己被侮辱、被损害的同时,又在侮辱和损害着别人。

  2、闰 土--是在生活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劳苦民众的代表。

  3、“我” --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形象。曾使自己魂牵梦萦的故乡,一下子就显露出了它的丑陋;为使它美丽,只有在本来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新路来。

  4、母 亲--慈祥、宽容、厚道地对待所有的人,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却没有给她以公*:变卖家产,告别家园,跟儿子去外地谋生,她的前面是一片未知。

  5、水生宏儿--20年前的闰土和 “我”,20年后,或许不会再成为今天的闰土和“我”;对水生来说,与生俱来的苦难其实也是一种改变命运的财富!

  对宏儿来说,从“飞”出家门的那一刻起,他就开始“飞”向这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世界了。也便有了路,有了希望。

  6、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

  四、闰土变成了木偶人一般,杨二嫂成了一庸俗贪婪的泼妇,造*物性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统治的剥削与压迫

  2、“老爷”,“那时是孩子,不懂事”,一副香炉和烛台──封建思想的侵蚀

  五、布置作业:

  1、研读最后两段

  2、探究本文主题,感受小说魅力

  第三课时

  一、研读最后两段:

  1、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因为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但社会的黑暗,困难重重,害怕希望不能实现。

  2、“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对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远。本文写于1921年1月,*还没成立,鲁迅并没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的“路”,愿望因而“茫远”了。

  3、“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4、“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文末的景物描写是不是表现“我”对故乡的过去的留恋?

  此处的景物描写象征着“我”所向往的理想的美好生活。

  二、本文主题的探讨

  1、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2、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揭示产生这种现实的根源。

  3、表达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与信心。

  4、表现*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

  三、请学生小结:

  1、仿照下列句式说话:我认为 是造成故乡景物衰败、人物性格变化的原因。

  2、本文在人物刻画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

  1、课文中的水生和宏儿以后会有怎样的命运?发挥想象,为他们写一个故事。

  2、阅读经验积累:欣赏小说,要学会分析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分析人物时,不妨写一写人物小传,这是一个从整体感知到局部分解,再从局部分解到整体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有助于进一步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说中的人物才会成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阅读小说才有可能成为个性化的阅读。

  胡云峰

推荐访问:教案 故乡 九年级 九年级《故乡》教案3篇 九年级《故乡》教案1 九年级《故乡》教案1单元 九年级《故乡》教案1-3课时 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