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与名师帮带标兵申报材料汇编(2022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与名师帮带标兵申报材料汇编(2022年),供大家参考。

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与名师帮带标兵申报材料汇编(2022年)

 

 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与名师帮带标兵申报材料汇编

 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

 贵州是贫困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仍十分困难。如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转型、加速发展、同步小康‛的奋斗目标。我深知,这是贵州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我们这代年青人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怀着这一伟大梦想,我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参加贵州省 20**年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成为万村千乡中的一名驻村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尽快熟悉村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宝贵工作经验。驻村工作开展以来,在省农委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和南开乡党委、政府领导下,我紧紧依靠兴寨村村支两委及干部群众,尽快摸清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我把兴寨村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始终扑下身子,走组串户,放下架子,与群众聊天。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农家小院,与他们拉家常、听诉求、谈发展,了解他们的期盼。在交谈中,我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城市人的傲气,虚心向他们学习,尊重他们像尊重自己父母一样,与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通过深入的走访调研,对村情有了基本了解。兴寨村位于南开乡西北部,距离县城 48 公里、乡政府 6 公里,全村共有 10 个村民组、810 户、人口 3810 人,少数民族人口占 75%以上,其中以苗族、彝族为主,玉米、马铃薯和土烟为主要农业收入,年人均纯收入不到 1800元,这里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常年缺水,是一个典型的一类贫困村,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都会举行盛大的苗族小花苗跳花节活动,民族文化旅游潜力大。找准发展方向,科学制定规划兴寨村老百姓对致富的渴望非常强烈,如何因地制宜求发展始终是我思考的方向。通过与乡镇领导的沟通,和村支两委的探讨,我认为发展民族特色旅游是一条好的致富路。根据乡镇发展的总体布局,帮助村支两委理清发展思路、草拟发展规划。一是打造民族文化,发展民族产业。我们将兴寨村三口塘民族文化旅游园作为建设重点,依托苗族跳花节的影响力,带动民族工艺品加工、民族歌舞表演、农家乐等协调发展;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整合周边资源。积极主

 动与南开农业园区联系,将周边村寨的资源有机整合,逐步形成民族风情、文化传承、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养老健身为一体的旅游村寨;三是科学民主决策、共谋同步发展。在决策中始终采取集思广益、民主集中的工作方法,多次召开村民会议,让每位村民在决策中,充分发表意见,使他们成为发展的决策者、践行者和受益者;四是拓宽致富途径、发展集体经济。为使村民逐步摆脱贫困,我们拟建立民族文化园等,村民可多渠道自愿入股,以土地入股,劳力入股,资金入股等形成,按建设过程中的贡献多少作为个人股本,制定比例分红的机制,并按年度提取村级发展公益金,为将来的造血式发展打好基础。我们的发展思路是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利益;做法是‚想要共同小康,先要共同付出‛,目标是老百姓不仅要有‚物质小康‛更要有‚精神小康‛,努力让兴寨村成为美丽和谐幸福的小康村。加大对外协调,积极争取资金一个地方的发展,仅有科学的发展规划和老百姓的热情是不够的,对于一穷二白的兴寨村来说,资金的缺乏无疑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驻村干部,协调项目、争取资金是我工作的另一重点。带着村民们的梦想,怀着不怕碰壁的态度,我四处奔走,多次到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体育局、省文明办等单位向相关领导介绍和汇报兴寨村发展的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到目前为止,已落实资金约851 万元,其中乡村少年宫项目资金 20 万元,南开乡敬老院项目资金 396 万元,村级一事一议‚示范性乡村建设‛项目资金 210 万元,乡村农体工程项目资金 30 万元,农村幸福园项目资金 3 万元,农业机械化帮扶资金 10 万元,南开农业园区蔬菜种植项目资金 180 万元,计生‚三结合‛奖励资金 2.22 万元等。做好宣传引导,保障资金安全随着驻村工作的深入和资金的逐步到位,如何把资金合理、合规、高效地使用好,成为我现在的工作重点。通过与乡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和村支两委商讨,认为做好村民动员和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监督机制,是用好资金的关键。我们建立了资金使用的集体研究制度,严格执行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做到专账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在项目实施中,尊重民族民风建筑特点,认真规划,精心打造。特别是在一事一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要求党员干部带头,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做好投工投劳工作。村支书王伟、村主任陈大元常动情地对村民们说:‚我们要

 感谢罗翔同志努力为我们争取来的好项目,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大伙加把劲,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累了就轮换休息,喝口水、聊聊天、照照相,把我们发展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相信我们的家园将来一定很美‛。统筹项目建设,尽快造福百姓对于一个乡镇的发展,一个行政村的打造,能够得到多部门的关心和支持,都是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项目资金的到位情况,我积极参与到所争取来的各类项目建设中,多次与乡镇领导沟通,与老百姓座谈,商讨项目建设方案,成立项目实施工作组,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组织有条不紊地加紧建设。现所有项目都已开工建设,计划明年上半年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这将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为老百姓的小康梦创造新途径。在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期间,充分尊重学校意见,绝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抢抓暑期加紧建设,已在今年国庆前夕正式投入使用,使村里的孩子们也能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少年宫里学声乐、学画画,欢快地跳舞,快乐的生活,我感到尤为欣慰。抓住青春尾巴,不枉青春誓词 80 后的我们年富力强,国家各项发展事业的大梁已担在我们这代人肩上。年初参加同步小康驻村,积极参与省农委 5 月份举办的‚明理知耻、崇德向善‛系列活动,再到当下热火朝天、有条不紊的建设景象,我深感自己付出的值得。**县南开乡兴寨村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老百姓的‚朴实、谦虚、勤劳、善良‛,让我获得了太多的人生养分,我将永远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恩师与长辈,虚心讨教,参与建设,认真总结,以主人翁的角度品味这里点点滴滴的变化,不枉青春。

 根据省、市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市公安局及时成立驻村工作队,选派了 3 名同志进驻到**市鸡冠山乡刘家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工作队驻村工作期间,注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当地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深入动员,认真落实保障措施。根据接到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关于向**市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的实施意见》以后,市公安党委十分重视,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学习,成立了由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孔祥生为组长的市公安局驻村工作队,选派 3 名政治素质过硬、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干部作为驻村干部。并专门召开动员会,要求驻村干部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党委的部署,从干部肩负的职责、任务出发,围绕工作重点,安心、扎实深入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同时,市公安局党

 委认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方面,关心、爱护驻村工作队员,帮助解决驻村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各项工作、生活待遇。另一方面,帮助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驻村工作。在市公安局党委的支持下,工作队员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很快融入了帮扶贫困村工作中。市公安局领导非常重视驻村帮扶工作,邱金副市长多次到帮扶村与乡党委共同研究帮扶工作,看望工作队员,与驻村干部一起研究工作,帮助解决村里实际问题,为驻村帮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走村入户,深入调研,帮助制定工作规划。驻村工作队进村以后,广泛开展走村入户活动,紧紧围绕工作任务,通过对村情民情的深入摸查,有的放矢地开展相关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以及村民大会等形势,和乡镇党委、政府一道,认真倾听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的意见,及时掌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广泛宣传党的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确保了村里的稳定和各项工作的开展。经过调研,基本摸清了刘家村的人口、治安、经济、民情、风俗、党建等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根据村里的实际,,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制定了帮扶工作方案以及刘家村年度经济发展计划和 3 年经济发展规划,确保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三、真抓实干,注重实效,狠抓各项工作落实。驻村工作队从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认真开展问题排查,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关心慰问贫困户,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本着‚一定要管、再难也管、认真去管‛的态度,市公安局确定了为刘家村援建村民文化健身广场的帮扶项目,通过积极筹措资金、多方协调关系,为广场建设无偿提供价值 6 万余元的水泥 180吨、石子 500 立方米、毛石 120 立方米。目前,面积约 3000 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健身广场已经基本完工,可以投入使用,为村民提供了健身活动场所,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驻村干部通过前一段的努力工作,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与支持,驻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后,市公安局党委和驻村工作队还将保持以往的工作热情,在市委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工作,切实履行好帮扶责任,促进帮扶村早日脱贫致富。

 巍巍耸立的民俗牌坊、错落有致的农家小屋掩映在青山绿水间、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直达农家小院,初春的九龙庵,春意盎然。走进九龙庵村,就能感受诗一般的美丽、世外桃源般魅力。九龙庵村位于石门桥镇东南,距经开区 11 公里,辖 12

 个村民小组,273 户,1054 人,水田面积 1326 亩,山林面积 1924 亩,山塘面积 191亩。20**年 6 月,九龙庵村被定为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在该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仅用了 10 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建设速度快、完成质量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丰硕。班长带头家家户户齐参与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年 3 月,九龙庵村通过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在新任班长陈中群的带领下,全面铺开了美丽乡村建设。说起支书陈中群,在外人眼中他是位大老板、是精明的商人,但是在九龙庵村群众眼中他就是个为人朴实干事踏实的好村官、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带头人。过去的九龙庵‚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到处扔,污水四处流,村庄环境极为恶劣。20**年 6 月,九龙庵村被列为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后,陈中群就开始思考寻找改变村容村貌的突破口。他全程参与该村的规划和建设,多次邀请规划部门聘请的设计专家深入村庄内实地考察村情村貌,充分听取群众的意愿和建议,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努力做到规划与群众意愿相结合、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由于村里底子差,上级投入少,建设进度受到影响。为解决资金问题,他 7 次赴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等省市部门,为村里争取到了沟渠硬化、道路硬化、村部建设及农村安全饮水等工程资金达 280 余万元。在未任支书之前,他就积极支持村级建设,为村里捐资 60万元,修建了 2 公里的村道;为奖励扶助大学生,他连续 5 年对对考取一本、二本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奖励,每人 3000 元;上任村支部书记后,为了不增添村级负担,他常常自掏腰包请参与项目建设的工人及村组干部吃饭、为特困户送米送油解决生活困难、为村里捐资 18 万元修建民俗牌坊·····他一心为民,不求回报的一片热心得到了群众的爱戴和拥护。为了搞好环境卫生,让垃圾处理实现‚分类减量,自产自销‛。他亲自带领村干部、党员、环保员上门教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垃圾焚烧,垃圾掩埋,做好垃圾自产自销。如该村 7 组黄丽英是个养猪户,家里的卫生是公认的‚脏、乱、差‛。陈支书耐心给她解释环境整治的意义以及好处,还组织干部、环保员为她搞卫生,教她垃圾分类处理。上门劝导对她促动很大,一改过去的不理不睬态度,在去年 4月份的检查评比中,她被评为环境整治的积极分子。为解决村内猪场环境污染问题,陈中群多次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养殖户们都表示一定按要求整改到位。现在村民都说:环境整治为的是让咱老百姓的生活

 更好、更舒服,是我们自己的事,个个都要参与,人人都要出力。综合治理村庄环境大变样该村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分类实施‛的原则,按照‚风景宜人、环境宜居、农家宜游‛的建设目标,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的力度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环境整治坚持先行。该村敢于啃硬骨头、打硬仗,一心念好‚扫、捡、分、清、种、管‛六字经。一是扫:环境好不好,首要看卫生。该村动员干部群众清扫地表垃圾,干部、组长、保洁员负责村主要道路的卫生。村民负责自家房前屋后,并和村民签订了‚门前三包‛责任制。通过大家扫,随地乱扔垃圾的人越来越少了,村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高了。二是捡:‚远看是风筝串儿,近看是垃圾袋儿。‛这句话是群众对塑料垃圾满天飞的形象比喻。该村提出:‚我们多弯一次腰,让我们的子孙多吸一口新鲜空气‛的口号,动员干部群众捡拾交通道路、田间地头上的垃圾。经过努力,田间、路边、林地的农药瓶、塑料等垃圾不见了,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三是分:垃圾处理的好不好,关键看分类。只有把垃圾分类搞好了,才能实现垃圾自产自销。平时干部、保洁员经常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让群众养成意识。对于一些不可降解和焚烧的瓶罐,要求群众自行堆放好,再由村委组织人统一收集。通过垃圾分...

推荐访问:同步小康驻村队员典型材料与名师帮带标兵申报材料汇编 标兵 小康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