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妇女现状调研报告2篇

贫困妇女现状调研报告2篇贫困妇女现状调研报告 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的调查报告2016-世界贫困日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的调查报告2016-世界贫困日***总书记强调:&ldquo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贫困妇女现状调研报告2篇,供大家参考。

贫困妇女现状调研报告2篇

篇一:贫困妇女现状调研报告

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的调查报告 2016-世界贫困日 贫困人口现状与脱贫对策的调查报告 2016-世界贫困日 ***总书记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高度重视,同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实现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全 面 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脱 贫 贫致富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

 。为了抢抓机遇,准确摸 清 清全县贫困底子,找准扶 贫 贫攻坚的突破口,大力实 施 施精准扶贫,我们组织专 班 班人员,对全县贫困人口 现 现状与脱贫对策进行了专 题 题调研。

 一、全县贫困 人 人口的状况与分布 通过 逐 逐户摸底、建档立卡,2 0 016 年,按照国家划定 农 农民人均纯收入 2736 元 元的贫困标准计算,全县 共 共有贫困人口 x户、x 人 , ,占全县农村人口的 x% 。

 。具体状况和分布如下:

  ㈠从贫困人口收入水平 看 看,在 x 户贫困户中,人 均 均年现金收入在 1500 元 元以下(含 1500 元) 的 的有 x 户,占贫困户总数 的的 x%;1501—20 0 00 元 的 有 x 户 , 占 贫 困 户 户 总 数 的x%;2001 — —2500 元的有 x 户, 占 占贫困户总数的 x%;2 5 501—2736

 元的有 x x 户,占贫困户总数的 x % %。

 ㈡从贫困人口生产 生 生活条件看,户均离村主 干 干路公里,其中离村主干 路 路 5 公里以上的有 x 户, 占 占贫困户总数的 x%;户 均 均当家田亩(人均亩), 其 其中无当家田的有 x 户, 占 占贫困户总数的 x%;饮 水 水困难的有 x 户,占贫困 户 户总数的 x%;未通广播 电 电视的有 x 户,占贫困户 总 总数的 x%;住危房的有 x x 户,占贫困户总数的 x % %。

 ㈢从贫困人口分布 情 情况看,** 镇有 x 人, 占 占该镇农村人口的 x%; x ** 镇有 x 人,占该镇农 村 村人口的 x%;** 镇有 x x 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 x x%;** 镇有 x 人,占 该 该镇农村人口的 x%;巡 检 检镇有 x 人,占该镇农村 人 人口的 x%;** 镇有 x 人 人,占该镇农村人口的 x % %;** 镇有 x 人,占该 镇 镇农村人口的 x%;** 镇 镇有x 人,占该镇农村人 口 口的 x%;** 镇有 x 人 , ,占该镇农村人口的 x% ; ;** 镇有 x 人,占该镇 农 农村人口的 x%。

 ㈣从 重 重点贫困村分布看,全县 有 有省定贫困村 41 个,其 中 中,** 镇 6 个,** 镇 6 6 个,** 镇 6 个,巡检 镇 镇 4 个,** 镇 4 个,x x x 镇 3 个,** 镇 3 个, x ** 镇 3 个,** 镇 3 个 , ,** 镇 3 个。此外,x x x 镇和 ** 镇为全市重点 贫 贫困镇。

 ㈤从贫困户类 型 型看,全县贫困户大体分 为 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为暂 时 时型贫困户(因灾、因病 、 、因学和多子女等)。这 类 类群体一般经过 3—5 年 的 的时间,通过政府帮扶和 自 自身的努力可实现脱贫; 第 第二类为资源能力型贫困 户 户(缺土地、资金、技

 术 等 等)。这类群体通过政府 帮 帮扶可以较快实现脱贫; 第 第三类为特殊型贫困户( 伤 伤残、智障、无后续劳动 力 力资源等)。这类群体无 法 法通过帮扶实现脱贫,只 有 有通过政府救助或纳入低 保 保才能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

 。

 二、致贫的主要原因 ㈠自然条件恶劣。全县 1 1 1 个镇(区)中,有 7 个 镇 镇属于高寒山区,耕地少 、 、地力脊、石漠化严重, 山 山洪、泥石流、干旱等自 然 然灾害频发,群众生产生 活 活条件十分脆弱,农业比 较较效益低。2016 年, 7 7 个山区镇农民人均纯收 入 入为 9200 元左右,比 丘 丘陵 4 个镇(区)农民人 均 均纯收入少 3300 多元 , ,贫困发生率比丘陵地区 高 高出 11 个百分点。

 ㈡ 基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是 交 交通不便。目前,虽然群 众 众的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 善 善,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 生 生产生活的需求,主要反 映 映在部分山区行政村还没 有 有通水泥路,大多数自然 村 村交通状况改善不大,群 众 众行路仍然不便。据调查 , ,全县有 9 个行政村村级 公 公路未硬化,17 个行政 村 村村级公路硬化不彻底( 断 断头路),60%的自然 村 村是泥土路。二是饮水困 难 难。我县实施农村安全饮 水 水工程以来,自然条件较 好 好的地方,饮水难问题得 到 到解决;自然条件较差的 地 地方,特别是山区饮水难 的 的问题依旧突出。如 ** 镇 镇孙山村群众生产生活用 水 水、畜禽饮水主要靠水窖 蓄 蓄水,水质极差,遇到天 旱 旱,基本上都是买水吃。

 目 目前,全县饮水困难的有 万 万户、7 万人。三是居住 条 条

 件差。全县有万户、万 人 人居住在土坯房或石板房 中 中,占全县农村人口总户 数 数的%。这些土坯房大多 是 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的 , ,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 已 已成危房。四是电力供应 不 不足。在实施第一轮农村 电 电网改造时,我县农村用 电 电负荷设计较低,随着群 众 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不断 增 增加,原有的供电负荷无 法 法保障正常运行,尤其是 输 输电线路末端用电矛盾更 加 加突出。

 ㈢公共服务不 到 到位。在群众就医方面, 据 据调查,全县还有 170 个 个村级卫生室不达标。许 多 多村卫生室由于医疗设备 不 不足、医疗水平和服务能 力 力弱,群众除了伤风感冒 外 外,一般都在镇里或县城 看 看病,导致不少村卫生室 面 面临生存危机。在学生上 学 学方面,教育资源的整合 使 使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 ,但也造成了上学难的问 题 题。如教学点的撤并,导 致 致很多小学生、特别是山 区 区小学生上学要走很远的 路 路,家长十分担心。一些 条条件较好的家庭,只好把 孩 孩子送到镇里或县城上学 , ,家长陪读。这样不仅造 成 成农村教学资源浪费及城 镇 镇教学资源不足,而且由 于 于陪读又造成一个劳动力 的 的闲置浪费。同时,全县 还 还有 37 个教学点需要改 建 建完善。

 ㈣产业支撑能 力 力不强。一方面,涉农企 业 业带动能力弱。近年来, 我 我县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 合 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整体 实实力不强,尤其是在特色 产 产业发展方面,产业化经 营 营程度不高,尚未真正形 成 成产业链条,“企业+基 地 地+农户”、“合作

 社+ 基 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 作 作用不明显,农户从企业 或 或合作社中得到的实惠不 多 多。另一方面,产业优势 不 不强。要使农产品在日益 激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 席 席之地,必须发挥好资源 优优势、产业优势。我县养 殖 殖业、林特产业已初具规 模 模,但普通产品多,特色 产 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品 牌 牌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 多 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缺 乏 乏竞争优势,市场抗风险 能 能力不强。

 ㈤资金投入 不 不够。一是专项扶贫资金 投 投入少。由于我县不属于 国 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国家 投 投入的扶贫资金较少,我 县 县每年仅对 11 个村进行 重 重点扶持、整村推进,扶 持 持作用不明显。同时,大 部 部分村长期得不到政策扶 持 持,贫困程度越来越严重 。

 。二是行业扶贫资金投入 不 不够。如现在农村建一套 砖 砖木或砖混结构房屋,少 则 则需要 7—8 万元,多则 需 需要 11—12 万元。目 前 前,国家危房改造等补贴 政 政策资金大约在 1000 0 0 元左右,相对建筑成本 而 而言,这些补贴无疑是杯 水 水车薪,真正的贫困户因 缺 缺钱而无力搬迁,从而享 受 受不到国家搬迁扶贫的优 惠惠政策。三是村级投入缺 乏 乏来源。近年来,由于争 取 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 都 都需要村级配套资金,导 致 致许多村负债累累,发展 产 产业、加快建设的能力大 大 大削弱。如硬化 1 公里村 级级道路,国家补助 10 万 元 元,而实际需要投入 25 万 万元以上,每修 1 公里路 资 资金缺口达 15 万元以上 。

 。据调查,全县村级债务 高 高达亿元,平均每村达万 元 元。四是自身投入严重不 足 足。

 缺生产发展资金的有 x x 户,占贫困户总数的% 。

 。这些农户一年的收入除 了 了保障基本生活和简单再 生 生产外,没有余钱,他们 有 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一 部 部分还有扩大再生产的能 力 力和技术,但苦于缺乏资 金 金,只能“望洋兴叹”。

 据 据调查,在 x 户贫困户中 , ,户均欠外债 526 元。

  ㈥村级党组织“领 头 头雁”作用发挥不充分。

 据 据调查,一些有烟叶、茶 叶 叶、香菇等产业的村级党 组 组织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带 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 ,但也有一部分村级党组 织 织“软弱涣散”问题严重 。

 。如有些村干部思想观念 保 保守,市场信息不灵,缺 乏 乏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有 有些村干部“等、靠、要 ” ”思想严重,习惯于张口 要 要项目、要资金,没有发 挥 挥主观能动性去谋划项目 、 、争取项目;还有少部分 村 村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对 困 困难群体无动于衷,每年 仅 仅靠民政救济进行安抚, 而 而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 。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老 百 百姓脱贫致富。

 ㈦人力 资 资源不足。人力资源不足 致 致贫的有 x 户,占贫困户 总 总数的%。主要包括三个 方 方面:一是缺技术。这类 贫 贫困户有 x 户,占贫困户 总 总数的 17%。这部分贫 困 困户主要是劳动力文化水 平 平太低,大部分只有小学 以 以下文化程度,对新技术 、 、新事物、新观念和新的 经 经营理念接受能力不强, 缺 缺乏致富技能。二是缺劳 力 力。这类贫困户有 x 户, 占 占贫困户总数的%。我县 劳 劳动力外出务工已成为许 多 多农民家庭脱贫致富的主 要 要因素,而劳动力少的家 庭 庭,主要精力用于农活, 无 无暇外出务

 工,导致家庭 长 长期陷入贫困之中。三是 家 家庭负担重。因病、因残 致 致贫的有 6800 户,占 贫 贫困户总数的 40%;因 供 供养子女上学和赡养老人 致 致贫的有 x 户,占贫困户 总 总数的%。由于教育、医 疗 疗、养老等问题,导致这 类 类贫困户家庭负担重,难 以 以实现稳定脱贫。

 三、 脱 脱贫的对策与建议 ㈠坚 持 持改革创新,切实完善扶 贫 贫工作机制。一是建立精 准准扶贫工作机制。按照县 为 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 负 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 理 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 、 、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 全 全县扶贫信息管理系统, 实 实现与省市联网、资源共 享 享和动态管理。深入分析 致 致贫原因,分类施策,逐 村 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 体 体扶持措施,细化脱贫标 准 准,集中力量分期分批予 以 以扶持,确保贫困户 3 年 时 时间内稳定脱贫。二是健 全 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扎 实 实开展以领导联镇帮扶、 单 单位驻村帮扶、干部联户 帮 帮扶、镇(区)主责帮扶 、 、社会参与帮扶为主要内 容 容的“五帮”活动,下大 气 气力抓好“五帮”活动的 组 组织计划、协调管理、督 办 办考核和总结表彰等工作 , ,确保每个贫困村有帮扶 单 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每个 贫 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 是 是完善扶贫督办考核机制 。

 。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 政 政府目标考核的范围,加 大 大考核力度,适时出台对 扶 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检查考 核 核的办法,每半年召开一 次 次督查会议。对各镇(区 ) )的考核,要把减贫指标 和 和贫困村的面貌变化、扶 贫 贫产业的培植发展作

 为考 核 核内容;对县直各单位的 考 考核,要以“五帮”活动 的 的效果为目标,检查深入 到 到所联系的村帮扶活动情 况 况,实行脱贫对象销号制 , ,把每年帮扶脱贫户的情 况 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每 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全 县 县进行表彰,努力营造全 社 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 良 良好氛围。

 ㈡争取多元 投 投入,全方位筹措扶贫资 金 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 门 门扶持资金。抢抓当前我 县 县比照享受幕阜山片区区 域 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同等政 策 策和将南河流域纳入连片 扶 扶贫开发主战场的重大机 遇 遇,县发改、财政、扶贫 开 开发、国土资源、林业等 部 部门要加大赴省到市汇报 对 对接力度,积极争取各类 扶 扶贫项目资金。二是不断 增 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按照 《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 人 人民政府关于创新机制扎 实 实推进全省农村扶贫开发 工 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发 〔 〔2016〕12 号)要 求 求,各级财政要建立与本 地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精准 扶 扶贫相适应的财政扶贫投 入 入增长机制。县级财政要 逐 逐年增加扶贫专项资金预 算 算,加大扶贫开发的投入 力 力度。三是鼓励引导社会 资 资本参与。依据《南漳县 扶 扶贫贷款贴息项目管理实 施 施细则》,按照公平公开 的 的原则,坚持多家联合会 审 审机制,鼓励引导农业产 业 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 合 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加 快 快发展,加大资金投入, 扩 扩大规模,带动贫困户脱 贫 贫致富。

 ㈢整合各种资 源 源,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 施 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了 探 探寻“精准”之道,要想 在 在短期内解决新一轮确定 的

 的 41 个贫困村脱贫问题 , ,补齐农村发展的“短板 ” ”,就必须走整合资源, 合 合力攻坚之路。各相关部 门 门、各镇要在县扶贫开发 领 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各 司 司其职,各负其责,开展 扶 扶贫“大合唱”,把有限 的 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 社 社会扶贫各种资源有效整 合 合,用活用好,发挥作用 和 和效益。一是大力实施“ 3 323”脱贫攻坚行动。

 即 即实施县、镇(区)、村 三 三级联动;为每个特困村 整 整合 200 万元资金,集 中 中解决饮水、交通、住房 、 、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 五 五大突出难题”;实行“ 一 一名县‘四大家’领导联 系 系一个村、一个县镇工作 专 专班进驻一个村、一批项 目 目资金整合扶持一个...

篇二:贫困妇女现状调研报告

村留守妇女基本数据统计表

 农村留守妇女是指:

 农村家庭中已婚的, 因丈夫长期(一般为半年以上)

 外出(本县以外)

 务工, 留家中照顾老人、 孩子, 承担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等情况的 20-55 岁妇女。

 请收集各市有关数据:

 镇:

  农业人口数 84937; 农业人口户数 22246;

  农村劳动力数 46695,

 其中:

 男性 26967 数, 女性 23921 数;

  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数 32276,

 其中:

 男性 17106 数, 女性 15170 数;

  农村留守妇女数 7654。

  以上数字是镇农经统计镇提供的。

  镇对农村留守妇女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 随着农村男性劳动力的不断转移,“留守妇女” 逐渐增多, 她们成为农业生产和家务劳动的主力军。为了 关心她们的生存发展, 维护其合法权益, 进一步组织发动她们解放思想,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我们采取问卷调查、 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进行了专题调研。

 这次调研, 我们将“留守妇女” 界定为:

 丈夫连续在外打工超过半年, 或经常外出打工、 年在外时间超过半年的 20 岁-55 岁的农村妇女。

 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 一、 据调查统计, 我镇目前共有农村留守妇女 7654人。

 1 、 从年龄结构上看, 我镇留守妇女年龄集中 在20---55 岁之间。

 2、 从文化程度上看, 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初中以下文化的占 90.16%。

 3、 从技能特长上看, 有 70%的留守妇女没有技术特长, 30%的留守妇女掌握有一定的种养殖、 缝纫、 编织、刺绣等方面的技能。

 4、 从婚姻状况上看, 由于丈夫外出打工造成夫妻交流减少, 由此而导致离婚增多。

 5、 从子女教育上看, 许多留守妇女不重视子女尤其是女孩的教育, 很多家庭的女孩子小学一毕业就在家务农, 辍学率达高。

 大一些就外出务工或结婚, 导致农村早婚现象比较突出。

 6、 从文化娱乐来看, 留守妇女最多的娱乐便是串门聊天, 看看电视, 偶尔打打麻将, 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匮乏。

 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留守妇女处于“上有老, 下有小” 的压力之中, 而这一压力也正是导致她们“留守”的重要原因。

 同时, 文化程度不高, 缺乏一技之长, 夫妻双方缺乏感情交流, 子女教育缺失等问题已成为阻碍留守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农村留守妇女在农村经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参与农村管理、 家庭和睦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发挥作用的情况。

 1、 在“生产发展” 上的主力作用。

 留守农村妇女在丈夫外出打工后, 基本全部承担了 过去由夫妻共同承担的农业生产活动, 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在一些地方,农村妇女已经成为种植业、 养殖业领域的主力, 农业女性化的趋势开始显现。

 这些留守妇女年龄大多在 30—45岁之间, 具有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 思想活跃、 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科技致富欲望强, 勇于创造和实践。

 2、 在“生活宽裕” 中的中心作用。

 留守妇女在家任劳任怨, 让丈夫全身心外出务工, 既为城市创造了财富,减轻了农村人地矛盾的压力, 也较快地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 生活质量。

 留守妇女在自己和支持丈夫增收致富的同时, 还掌握和管理着家庭的经济收支, 为全家理财,在“生活宽裕” 中起到中心作用。

 3、 在“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中占主导作用。

 丈夫外出务工后, 留守妇女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留守妇女在美化家园, 参与村容整洁建设上处于主力地位。

 在农村开展的“美德进农家”、“五好文明家庭” 创建、“净化家园行动” 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多是女性参与实施。

 留守妇女还责无旁贷地成为家庭倡导科学生活方式、 传承传统美德的主角。

 她们承担着抚养教育孩子、 赡养老人等诸多重任, 影响下一代的成长, 在

 处理家族、 家庭成员关系方面起核心作用, 直接关系着“乡 风文明、 村容整洁”。

 4、 在“民主管理” 中的半边天作用。

 丈夫外出务工后, 留守妇女则作为家庭代表或村民代表, 直接参与村级民主管理, 有的在村两委班子中任职, 在民主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 农村留守妇女带有普遍性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 妇女在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离不开妇女的广泛参与, 也为农村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带来了 空前良好的机遇。

 但是, 目 前广大农村妇女的文化科技素质和组织化程度较低, 市场竞争力较弱, 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实现不够充分, 村“两委” 中女性的比例低。

 部分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经营、 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和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补偿费分配等方面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贫困人口中妇女仍占多数。

 调查表明, 农村留守妇女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劳动强度加大。

 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 儿童和老人, 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

 家中所有粗活、 重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

 尤其是麦收、 播种等农忙季节,留守妇女身单力薄, 无力承受繁重的农活, 显得格外辛苦。

 一位留守妇女代表感叹:“现在农村的女人比过去的女人累多了 , 苦多了 。

 地要一人种, 猪羊要一人喂, 孩子、 老人的饭菜要一人做, 里里外外都得顾上。”

  2、 精神负担沉重。

 丈夫长年不在身边, 留守妇女忍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

 时常担心在外务工丈夫的人身安全, 渴望丈夫的慰藉。

 因丈夫长年外出打工, 留守妇女中一些人遭遇了婚姻“红灯”。

 这些遭遇婚姻危机

 的妇女面临着相似的状况:

 一是夫妻间失去联系; 二是留守妇女不知丈夫打工收入; 三是丈夫不再承担“养家”义务; 四是丈夫有外遇。

 近年来, “打工婚姻” 离婚案呈不断上升趋势。

 丈夫的忠诚成了 留守妇女最大的心理负担。

 3、 留守妇女的生活方式被改变, 缺乏安全感。

 留守妇女承担了 大量的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 消耗了 许多精力和时间。

 留守妇女中, 文化偏低、 能力偏弱, 教育子女力不从心。

 一些地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不好, 时常发生被盗现象。

 留守妇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人身侵害,其家庭更容易遭受财产损失, 农村性侵害案件中部分受害者是留守妇女。

 丈夫不在, 留守妇女一人在家, 晚上即使将大门紧紧锁闭, 仍普遍没有安全感。

 4、 留守老年妇女问题突出。

 一是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较差, 劳动强度较大。

 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劳动来维持生计。

 部分打工子女外出后, 将孩子交给老人抚养, 子女外出打工不但没能明显改善留守老人的物质生活水平, 反而往往间接加重了 老人的劳动强度。

 二是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还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 的现象, 子女一般在父母重病时才给予资金上帮助。

 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并未因子女收入增加而得到改善, 反而在生病时得不到儿女的照料。

 有的夫妻携子女外出打工后杳无音信, 留下老人独自在家、 辛勤劳作, 维持生活。

 三是留守老人的情感生活孤独。

 外出子女很少和父母沟通, 有子女留守在家的打电话回来更多的话题也是留守在家的小孩。

 没有小孩在家的基本上一年电话都不打。

 留守老人的娱乐活动除了 看电视、聊天外少有其它方式。

 四、 进一步做好留守妇女工作的建议。

 (一)

 高度关注“留守妇女” 问题 农村“留守妇女” 已经成为农村一个新的特殊群体,不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各种问题,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妇女” 问题, 把它放到影响全局的高度来认识, 妥善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问题。

 (二)

 积极为“留守妇女” 提供帮助

 “留守妇女” 劳动强度大、 心理压力大等问题, 在短期内很难彻底解决。

 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积极为她们提供帮助, 关心她们的生活, 帮助她们解决生产、 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

 充分发挥妇联作用帮助“留守妇女”解决心理问题。

 (三)

 加大妇女权益保护力度 针对目 前农村“留守妇女” 遇到的各种问题, 社会各界应积极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 加大《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 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 通过法律知识宣传、 培训等方式, 教育妇女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力度, 在村庄建立“治安巡逻队”, 保障社会治安, 减轻“留守妇女” 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 把劳动技能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家庭教育知识结合起来, 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 遵守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维护家庭稳定。

 (四)

 提高“留守妇女” 自我发展能力 提高农村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 促进她们的自身发展, 是解决“留守妇女” 各种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业、科技、 教育等部门举办各类知识、 技术、 技能培训, 要逐步提高农村“留守妇女” 的受益比例。

 提高她们科技

 致富能力和科学教子水平。

 妇联组织要广泛发动农村 “留守妇女” 增强学习知识、 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的紧迫感,克服依赖心理, 主动提高自我发展和应对各种困难的能力。

  (五)、 推进留守妇女参与发展现代农业。

 建立妇女科技种粮高产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 加大农业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 鼓励妇女“科技兴家”。

 围绕特色农业,组织妇女因地制宜发展庭院经济、 林间产业和多种经营,扩大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 鼓励妇女“绿色兴家”。围绕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 扶持妇女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促进形成一村一品、 一乡 一业特色产业集群,鼓励妇女“合作兴家”。

 (六)、 不断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

 各相关部门要关注 “留守妇女” 的精神生活, 着力改善文化娱乐设施、 丰富文化娱乐内容。

 妇联组织要依托“文化书屋”、妇女培训学校等活动阵地, 积极调动、 发挥妇女文艺骨干作用, 组织开展家庭才艺展示、 等丰富多彩、 寓教于乐的活动, 在丰富文化生活的同时, 也可以融洽邻里关系, 形成互学、 互助、 知荣明耻, 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

 镇妇联 20011 年 3 月

推荐访问:贫困妇女现状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贫困 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