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名著填空题3篇艾青诗选名著填空题 名著导读: : 《艾青诗选》知识点及练习(附参考答案) 作者简介 艾青(1910年03月27日—1996年05月05日)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艾青诗选名著填空题3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艾青诗选名著填空题
导读::
《艾青诗选》知识点 及练习 (附参考答案)
作 者 简 介
艾 青( 1910 年 03 月 27 日 — 1996 年 05 月 05 日 )是 一 位 伟 大 的 中 国 现代 诗 人 。
原 名 蒋 海 澄 , 笔 名 莪 伽 、 克 阿 等 。
浙 江 金 华 人 。
1932 年 在 上 海 加入 中 国 左 翼 美 术 家 联 盟 。
1933 年 第 一 次 用 艾 青 的 笔 名 发 表 长 诗 《 大 堰 河 --我 的 保 姆 》 , 感 情 诚挚 , 诗 风 清 新 , 轰 动 诗 坛 。
以 后 陆 续 出 版 诗 集 《 大 堰 河 》 ( 1939)
、 《 火把 》 ( 1941)
、 《 向 太 阳 》 ( 1947)
等 , 笔 触 雄 浑 , 感 情 强 烈 , 倾 诉 了 对祖 国 和 人 民 的 情 感 。
解 放 后 的 诗 集 有 《 欢 呼 集 》 、 《 春 天 》 等 。
1948 年 以 后 发 表 了 《 在 浪 尖 上 》 、 《 光 的 赞 歌 》 等 诗 作 。
出 版 了 《 艾青 选 集 》 等 。
另 有 论 文 集 《 诗 论 》 、 《 论 诗 》 、 《 新 诗 论 》 等 著 作 。
1985年 ,获 法 国 艺 术 最 高 勋 章 。
其 诗 作 《 我 爱 这 土 地 》《 大 堰 河 --我 的 保 姆 》 被选 入 人 教 版 中 学 语 文 教 材 。
诗 歌 风 格
诗 歌 风 格 上 看 :
解 放 前 , 艾 青 以 深 沉 、 激 越 、 奔 放 的 笔 触 诅 咒 黑 暗 ,讴 歌 光 明 ; 建 国 后 , 又 一 如 既 往 地 歌 颂 人 民 , 礼 赞 光 明 , 思 考 人 生 。
他 的“ 归 来 ” 之 歌 , 内 容 更 为 广 泛 , 思 想 更 为 浑 厚 , 情 感 更 为 深 沉 , 手 法 更 为多 样 , 艺 术 更 为 圆 熟 。
建 国 后 出 版 的 诗 集 有 :
《 欢 呼 集 》 、 《 宝 石 的 红 星 》 、 《 海 岬 上 》 、《 春 天 》 、 《 归 来 的 歌 》 、 《 彩 色 的 诗 》 、 《 域 外 集 》 、 《 雪 莲 》 、 《 艾青 诗 选 》 等 。
艾 青 以 其 充 满 艺 术 个 性 的 歌 唱 卓 然 成 家 , 实 践 着 他 “ 朴 素 、单 纯 、 集 中 、 明 快 ” 的 诗 歌 美 学 主 张 。
经 典 名 言
1.为 什 么 我 的 眼 里 常 含 泪 水 ? 因 为 我 对 这 土 地 爱 得 深 沉 。
2.人 民 不 喜 欢 假 话 , 哪 怕 多 么 装 腔 作 势 , 多 么 冠 冕 堂 皇 的 假 话 , 都 不会 打 动 人 们 的 心 。
人 人 心 中 都 有 一 架 衡 量 语 言 的 天 平 。
3.个 人 的 痛 苦 与 欢 乐 , 必 须 融 合 在 时 代 的 痛 苦 与 欢 乐 里 。
4.人 间 没 有 永 恒 的 夜 晚 , 世 界 没 有 永 恒 的 冬 天 。
5.因 为 , 我 们 的 曾 经 死 了 的 大 地 , 在 明 朗 的 天 空 下 , 已 复 活 了 !
— —苦 难 也 已 成 为 记 忆 , 在 它 温 热 的 胸 膛 里 , 重 新 漩 流 着 的 , 将 是 战 斗 者 的 血液 。
6.一 棵 树 , 一 棵 树 , 彼 此 孤 离 地 兀 立 着 , 风 与 空 气 , 告 诉 着 它 们 的 距离 。
但 是 在 泥 土 的 覆 盖 下 , 它 们 的 根 伸 长 着 , 在 看 不 见 的 深 处 , 它 们 把 根须 纠 缠 在 一 起 。
艾 青 诗 歌 的 意 象
艾 青 诗 歌 有 着 丰 富 的 时 代 文 化 内 涵 , 值 得 我 们 细 细 品 味 。
艾 青 诗 歌 的中 心 意 象 是 :
土 地 与 太 阳 。
“ 土 地 ” 的 意 象 里 , 凝 聚 着 诗 人 对 祖 国 ─ ─ 大 地 母 亲 最 深 沉 的 爱 ; 爱国 主 义 是 艾 青 作 品 中 永 远 唱 不 尽 的 主 题 。
诗 人 关 注 的 中 心 始 终 是 与 中 国 土 地 合 而 为 一 的 普 通 农 民 的 命 运 。他 写出 了 “ 土 地 — 农 民 ” 受 蹂 躏 的 痛 苦 ; “ 雪 落 在 中 国 的 土 地 上 , 寒 冷 在 封 锁着 中 国 呀 ” , 更 写 出 了 “ 游 动 于 地 心 的 热 气 ” 、 “ 土 地 — 农 民 ” 的 复 活 :“ 我 们 的 曾 经 死 了 的 大 地 , 在 明 朗 的 天 空 下 , 已 复 活 了 ” ; 写 出 了 “ 土 地— 农 民 ” 的 翻 身 与 解 放 。
这 正 是 对 于 土 地 的 痛 苦 、 复 活 与 解 放 的 描 绘 , 真实 地 写 出 了 中 国 农 村 现 实 的 灵 魂 。
“ 太 阳 ” 的 意 象 表 现 了 诗 人 灵 魂 的 另 一 面 :
对 于 光 明 、 理 想 、 美 好 生活 热 烈 的 不 息 的 追 求 。
诗 人 几 十 年 如 一 日 地 热 情 讴 歌 着 :
太 阳 , 光 明 , 春天 , 黎 明 , 生 命 与 火 焰 。
这 正 是 艾 青 的 “ 永 恒 主 题 ” 。
《 艾 青 诗 选 》 习 题 精 选
一 、 填 空 题 。
1.艾 青 (1910-1996), 原 名 _______, 中 国 现 代 诗 人 。
成 名 作 品 是《 __________________》,发 表 于 1933 年 ,这 首 诗 奠 定 了 他 诗 歌 的 基 本 艺术 特 征 和 他 在 现 代 文 学 史 上 的 重 要 地 位 。他 的 诗 作《 ___________》被 选 入人 教 版 中 学 语 文 教 材 。
2. 20 世 纪 30 年 代 艾 青 诗 歌 的 主 要 意 象 是 _______和 ______。
他 的长 诗 《 向 太 阳 》 《 火 把 》 借 歌 颂 太 阳 、 索 求 火 把 , 表 达 了 驱 逐 黑 暗 、 坚 持斗 争 、 争 取 胜 利 的 美 好 愿 望 , 诗 人 也 因 此 被 称 为 “ _______” 和“ ________” 的 歌 手 。
这 些 诗 歌 也 是 自 由 体 诗 的 代 表 。
3. 艾 青 于 1910 年 阴 历 2 月 17 日 生 于 浙 江 金 华 的 一 个 地 主 家 庭 。由于 家 里 不 喜 欢 这 个 “ 克 父 母 ” 的 婴 儿 ,就 托 付 给 乳 母 — — _________ 收 养 ,然 而 这 个 妇 女 却 十 分 疼 爱 他 。
4. “ 咳 ,就 在 如 此 寒 冷 的 今 夜 / 无 数 的 / 我 们 的 年 老 的 母 亲 , / 都蜷 伏 在 不 是 自 己 的 家 里 , / 就 像 异 邦 人 / 不 知 明 天 的 车 轮 / 要 滚 上 怎 样的 路 程 ? ─ ─ 而 且 / 中 国 的 路 / 是 如 此 的 崎 岖 ,是 如 此 的 泥 泞 呀 。” 出自 艾 青 《 ___________________》
5. 艾 青 的 《 _______》 歌 颂 了 毛 主 席 。
6. “ 但 你 是 沉 默 的 , 连 叹 息 也 没 有 , 鳞 和 鳍 都 完 整 , 却 不 能 动 弹 ; 你绝 对 的 静 止 , 对 外 界 毫 无 反 应 , 看 不 见 天 和 水 , 听 不 见 浪 花 的 声 音 。
” 这段 诗 节 选 自 艾 青 的 ________。
二 、 选 择 题 。
1. 下 列 诗 歌 写 于 诗 人 “ 归 来 ” 后 的 是 (
) A.《 我 爱 这 土 地 》 B.《 太 阳 的 话 》 C.《 雪 落 在 中 国 的 土 地 上 》 D.《 光 的 赞 歌 》
2. 1978 年 以 后 , 艾 青 的 诗 风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 化 , 下 面 不 属 于 他 这 一 时 期 诗 歌 特 点 的 一 项 是 (
)
A. 诗 句 由 原 先 的 长 短 错 落 , 不 求 整 齐 划 一 变 得 比 较 整 齐 。
B. 诗 情 由 原 先 的 总 是 充 满 “ 土 地 的 忧 郁 ” 变 得 比 较 深 沉 。
C. 写 法 由 原 先 的 尽 情 的 呼 告 、 肆 意 的 排 叙 变 得 口 语 化 、 散 文 化 。
D. 诗 意 由 原 先 的 凝 重 、 深 厚 变 得 比 较 警 策 , 充 满 哲 思 。
3.下 面 对 《 艾 青 诗 选 》 内 容 的 表 述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 A.《 礁 石 》 中 “ 含 着 微 笑 , 看 着 海 洋 ” 的 礁 石 , 象 征 着 坚 韧 不 拔 、 高傲 自 负 的 人 们 。
B.从 “ 活 着 就 要 斗 争 , 在 斗 争 中 前 进 ” 可 以 体 会 到 诗 人 对 革 命 的 崇 高热 情 、 不 懈 努 力 , 以 及 为 革 命 奉 献 生 命 的 伟 大 思 想 感 情 。
C.“ 在 死 亡 没 有 来 临 , 把 能 量 发 挥 干 净 ” 这 两 句 可 以 看 出 诗 人 对 生 命的 热 爱 , 对 生 命 的 赞 叹 、 赞 赏 , 以 及 奉 献 自 己 、 贡 献 力 量 的 伟 大 情 怀 。
D.“ 然 后 我 死 了 , 连 羽 毛 也 腐 烂 在 土 地 里 面 。
” 这 两 句 诗 形 象 而 充 分地 表 达 了 诗 人 对 土 地 的 眷 恋 , 而 且 隐 含 献 身 之 意 。
三 、 判 断 题 。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 《 盆 景 》 中 , 塑 造 了 盆 景 痛 苦 的 形 象 , 为 的 是 塑 造 那 个 畸 形 年 代所 造 成 的 痛 苦 形 象 , 当 然 , 这 是 艺 术 的 再 现 。
诗 人 是 通 过 对 盆 景 的 间 接 描绘 来 实 现 的 。
(
) 2.《 光 的 赞 歌 》 是 诗 人 对 自 己 生 活 和 创 作 的 一 次 总 结 , 同 时 也 是 一 个新 的 中 国 。
(
) 3.《 梦 》 抒 发 了 “ 钢 丝 床 上 有 痛 苦 , 稻 草 堆 上 有 欢 晤 ” 的 真 情 实 感 ,表 示 作 者 对 物 质 富 有 然 而 精 神 贫 困 的 生 活 的 依 恋 与 追 求 。
(
) 4.《 古 罗 马 的 大 斗 技 场 》 由 中 国 人 所 熟 悉 的 蟋 蟀 相 斗 揭 开 了 这 首 诗 的序 幕 。
这 一 形 象 的 选 择 , 不 仅 立 刻 使 人 感 到 在 大 斗 技 场 中 奴 隶 们 相 斗 的 情
景 , 而 且 这 一 形 象 所 产 生 的 感 应 笼 罩 着 全 篇 , 悲 惨 的 严 峻 的 气 氛 , 都 由 这一 形 象 所 奠 定 的 基 调 而 产 生 了 。
(
)
四 、 综 合 性 学 习
为 了 让 同 学 们 更 好 地 了 解 现 代 诗 歌 ,九 年 级 (1)班 举 办 了 “ 轻 叩 诗 歌 的大 门 ” 综 合 性 学 习 活 动 。
请 你 一 起 参 加 。
(1)为 开 展 好 这 次 活 动 , 班 委 会 拟 定 了 两 个 活 动 项 目 , 请 再 补 充 两 个 。
③ 搜 集 喜 欢 的 诗 歌 ② 整 理 搜 集 的 诗 歌 ③ ④
(2)下 面 是 一 位 同 学 设 计 的 “ 我 最 喜 爱 的 诗 歌 ” 推 荐 表 ,请 将 表 格 填 写完 整 。
五 、 阅 读 题
( 一 )
阅 读 《 黎 明 的 通 知 》 中 的 选 段 , 回 答 问 题 。
① 为 了 我 的 祈 愿 诗 人 啊 , 你 起 来 吧 ② 而 且 请 你 告 诉 他 们 说 他 们 所 等 待 的 已 经 要 来 ③ 说 我 已 踏 着 露 水 而 来 已 借 着 最 后 一 颗 星 的 照 引 而 来 ④ 我 从 东 方 来 从 汹 涌 着 波 涛 的 海 上 来 ⑤ 我 将 带 光 明 给 世 界 又 将 带 温 暖 给 人 类 ⑥ 借 你 正 直 人 的 嘴 请 带 去 我 的 消 息 ⑦ 通 知 眼 睛 被 渴 望 所 灼 痛 的 人 类
和 远 方 的 沉 浸 在 苦 难 里 的 城 市 和 村 庄 ⑧ 请 他 们 来 欢 迎 我 — — 白 日 的 先 驱 , 光 明 的 使 者
1.用 文 中 原 话 回 答 。
“ 黎 明 ” 的 任 务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 人 的 任 务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借 助 联 想 和 想 象 来 理 解 ③ ④ 两 节 的 意 境 , 填 空 。
“ 露 水 ” “ 最 后 一 颗 星 ” 形 象 地 表 明 了 “ 黎 明 ” 到 来 的 _____, “ 东 方 ” “ 海 上 ” 则 具 体 说 明 了 “ 黎 明 ” 到 来 的 ___________, “ 汹 涌 着 波 涛 ” 则 说 明 了 “ 黎 明 ” 历 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而 来的 情 状 。
3. 简 要 分 析 “ 通 知 眼 睛 被 渴 望 所 灼 痛 的 人 类 / 和 远 方 的 沉 浸 在 苦 难 里 的 城 市 和 村 庄 ” 的 含 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 阅 读 《 大 堰 河 — — 我 的 保 姆 》 ( 节 选 )
, 回 答 问 题 。
① 我 是 地 主 的 儿 子 , 也 是 吃 了 大 堰 河 的 奶 而 长 大 了 的 大 堰 河 的 儿 子 。
大 堰 河 以 养 育 我 而 养 育 她 的 家 , 而 我 , 是 吃 了 你 的 奶 而 被 养 育 了 的 , 大 堰 河 啊 , 我 的 保 姆 。
② 大 堰 河 , 今 天 我 看 到 雪 使 我 想 起 了 你 :
你 的 被 雪 压 着 的 草 盖 的 坟 墓 , 你 的 关 闭 了 的 故 居 檐 头 的 枯 死 的 瓦 菲 , 你 的 被 典 押 了 的 一 丈 平 方 的 园 地 , 你 的 门 前 的 长 了 青 苔 的 石 椅 , 大 堰 河 , 今 天 我 看 到 雪 使 我 想 起 了 你 。
1. “ 我 ” 既 是 地 主 的 儿 子 , 又 是 大 堰 河 的 儿 子 , 这 样 说 是 否 矛 盾 ? 为什 么 ?
2. 第 ② 节 中 写 了 哪 些 意 象 ? 有 什 么 作 用 ?
( 三 )
阅 读 《 树 》 , 回 答 问 题 。
一 棵 树 彼 此 孤 离 地 兀 立 着 风 与 空 气 告 诉 着 它 们 的 距 离 但 是 在 泥 土 的 覆 盖 下 它 们 的 根 伸 长 着 在 看 不 见 的 深 处 它 们 把 根 须 纠 缠 在 一 起
下 列 关 于 上 面 的 诗 歌 的 理 解 与 分 析 , 说 法 错 误 的 一 项 是 (
) A.“ 树 ” 象 征 着 那 些 在 抗 日 战 争 时 期 不 屈 于 敌 人 的 威 逼 利 诱 , 顽 强 抗争 , 紧 密 团 结 在 一 起 的 革 命 者 们 。
他 们 正 如 诗 中 的 “ 树 ” — — 虽 “ 彼 此 孤离 地 兀 立 着 ” , 但 “ 在 看 不 见 的 深 处 / 它 们 把 根 须 纠 缠 在 一 起 ” 。
B. 这 首 诗 热 情 赞 美 了 革 命 者 的 刚 正 不 屈 ,坚 强 勇 敢 ,团 结 互 助 ,心 系祖 国 的 革 命 精 神 , 鼓 舞 着 人 们 肩 负 起 解 救 国 家 的 重 任 。
C. 写 法 上 , 这 首 诗 还 运 用 了 比 喻 的 手 法 , 写 地 面 上 树 的 间 隔 , 地 面 下 根 的 纠 缠 , 这 更 体 现 了 革 命 者 们 在 敌 人 的 威 胁 下 不 出 卖 同 伴 ,他 们 的 心 紧 密 相 连 。
D. 本 诗 的 动 词 生 动 地 表 现 出 革 命 者 的 神 态 与 行 为 , 如 “ 兀 立 ” “ 伸长 ” “ 纠 缠 ” 等 词 语 。
( 四...
篇二:艾青诗选名著填空题
青诗选》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 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 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艾青全集》。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 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成书背景
1976 年“***”粉碎后,艾青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 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作品风格
艾青的诗歌从风格上看:解放前,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
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为主体,汲取了象征主义的养分,风格朴素清新、深沉隽永,明朗并不直露,时有含蓄也不晦涩,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
诗人故事
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艾青正在法国留学。他同许多留法的中国青年一样,在巴黎遭到歧视和侮辱。一天,艾青到一家旅馆住宿登记时,旅馆人员问他的姓名,艾青说叫蒋海澄,对方误听为“蒋介石”,便马上嚷嚷开了。艾青一气之下,就在“蒋”的草字头下面打了一个“×”,又取“澄”的家乡口语谐音为“青”,在住宿登记时填上“艾青”。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经典名言
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②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
③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④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
⑤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⑥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精彩赏析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932 年 1 月 25 日,由巴黎到马赛的路上
【点拨】
这首诗是写黎明时田野上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诗歌一开始,作者就精心选取了三个色彩词“紫蓝的”“青灰的”“绿的”,为读者勾勒了一幅鲜明、和谐的画面。在以上静态描绘的基础上,又以“草原上流着”,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而用“乳液”来形容烟,将烟的清新、流动等描绘出来,可谓神来之笔。
于是,第二节开头,诗人似乎也忍不住,直抒胸臆地赞叹:“啊,当黎明穿上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结尾句“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蕴含深刻的哲理,“黎明”象征新生的力量,“灯光”象征衰落的力量,旧事物是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新事物的脚步的。
手推车
在黄河流过的地域 在无数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车 以唯一的轮子 发出使阴暗的天穹痉挛的尖音 穿过寒冷与静寂 从这一个山脚 到那一个山脚 彻响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冻的日子 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 手推车 以单独的轮子 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 穿过广阔与荒漠 从这一条路 到那一条路 交织着 北国人民的悲哀 1938 年初
【点拨】
1938 年初,诗人从阴冷的武汉来到了战火日渐逼近的黄河岸边,写下了近十首质朴而凝重的小诗,《手推车》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只有短短的二十行,勾勒出一个真实的令人为之心碎的情境。全诗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每一个准确而沉重的词语都蕴含着历史的、苦难的真实感,它们如手推车那沉沉的独轮辗压在读者的心灵上。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点拨】
这是一首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诗中诗人化身为一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歌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度。接着进一步描述鸟儿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
诗的第二节,诗人笔锋一转,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年代里一切爱国志士对祖国最真挚情感的告白。
黎明的通知
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 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我从东方来 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借你正直人的嘴 请带去我的消息 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 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请他们来欢迎我—— 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 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 请鸣响汽笛来欢迎 请吹起号角来欢迎 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 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让劳动者以宽阔的步伐走在街上吧 让车辆以辉煌的行列从广场流过吧 请村庄也从潮湿的雾里醒来 为了欢迎我打开它们的篱笆 请村妇打开她们的鸡埘 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 说我从山的那边来,从森林的那边来 请他们打扫干净那些晒场 和那些永远污秽的天井 请打开那糊有花纸的窗子
请打开那贴着春联的门 请叫醒殷勤的女人 和那打着鼾声的男子 请年轻的情人也起来 和那些贪睡的少女 请叫醒困倦的母亲 和她身边的婴孩 请叫醒每个人 连那些病者与产妇 连那些衰老的人们 呻吟在床上的人们 连那些因正义而战争的负伤者 和那些因家乡沦亡而流离的难民 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 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 请叫醒一切爱生活的人 工人,技师以及画家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掺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请叫那些健康而美丽的醒来 说我马上要来叩打她们的窗门 请你忠实于时间的诗人 带给人类以慰安的消息 请他们准备欢迎,请所有的人准备欢迎 当雄鸡最后一次鸣叫的时候我就到来 请他们用虔诚的眼睛凝视天边 我将给所有期待我的以最慈惠的光辉 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
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点拨】
这首诗写作于 1942 年初,诗人从重庆奔赴延安,他以敏感的眼光看到了即将到来的胜利的曙光,于是创造了“黎明”的意象,并赋予它全新的意义。整首诗以“黎明”和诗人对话的口吻展开,诗中的“我”是“黎明”,“你”是诗人,“他们”则是渴求光明的人们。全诗大量运用排比,反复铺陈,洋溢着一种必胜的豪情。
失去的岁月
不像丢失的包袱 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 失去的岁月 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 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 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 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 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 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 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 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 时间也像是气体,
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
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 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 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 早已离开了人间。
【点拨】
诗人 1957 年被错划为右派,被迫搁笔二十余年,1976 年又重新执笔。在这首诗中,他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失去的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在诗歌里,他把时间比作失物,比作纸片,比作气体、液体、固体,最后更巧妙地把时间比作是朋友,当你想起他的时候,他已不在人间。读者阅读这首诗,一方面触摸着作者内心的沉痛,另一方面也会激起“岁月匆匆,往日不再”的情愫,警醒自己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虎斑贝
美丽的虎斑纹 闪灼在你身上 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 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 比最好的瓷器细腻 比洁白的宝石坚硬 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 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 在万顷波涛中打滚 一身是玉石的盔甲 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 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
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 1979 年 12 月 17 日,晨一时
【点拨】
一位女士送给艾青一枚虎斑贝,于是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这首诗前八行连用几个比喻描绘虎斑贝的外貌及质地,使人感受到了虎斑贝的形象,也感受到了它的质地。后几句既是写虎斑贝的命运,也在写自己的命运。
“在绝望的海底多少年/在万顷波涛中打滚/一身是玉石的盔甲/保护着最易受伤的生命//要不是偶然的海浪把我卷带到沙滩上/我从来没有想到能看见这么美好的阳光。”把诗人多少年的痛苦经历,以及后来重新回到阳光下的喜悦,全概括进去了。比喻的巧妙运用,是整首诗的最大特色。
练习题
1.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答案:“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我爱这土地》等)“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向太阳》和 《黎明的通知》等)
2.艾青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3.《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是谁?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
答案: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4.“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鱼化石》。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答案:由艾青出生封建家庭以及这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对革命的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5.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6.艾青于 1910 年阴历 2 月 17 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 ,就托付给乳母——“大堰河”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7."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选自《我爱这土地》。试分析此节中作者如何将全文推向高潮? 答案: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第二节的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之爱,已使诗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六个沉重的省略,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全诗在这问答中达到高潮,那炽热、真挚的爱国情怀,留下不尽的余韵。
8.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选自《我爱这土地》,此节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9.荫路种夹竹桃,我还是第一次听见.平常所见的夹竹桃都是种在大花盆里,只有一人高.种在街上,那该有多高,而且花要比杜鹃大得多,条条街上都种了夹竹桃,该有多美.于是,我的脑子里,湛江和夹竹桃就连在一起,...
篇三:艾青诗选名著填空题
《艾青诗选》练习题( ( 一) )一、填空题。
1.艾青 (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 1933 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2.20 世纪 30 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3.艾青于 1910 年阴历 2 月 17 日生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地主家庭。由于家里不喜欢这个“克父母”的婴儿,就托付给乳母——大堰河 收养,然而这个妇女却十分疼爱他。
4.“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 无数的 / 我们的年老的母亲,/ 都蜷伏在不是自己的家里,/ 就像异邦人 / 不知明天的车轮 / 要滚上怎样的路程?──而且 / 中国的路 / 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出自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艾青的《毛泽东》歌颂了毛**。
6.北方是悲哀的
而万里的黄河
汹涌着混浊的波涛 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选自艾青的《北方》。
7.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
8.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选自《我爱这土地》,此节中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9.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10.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此节选自《艾青诗选》的《鱼化石》 二、选择题。
1. 下列诗歌写于诗人“归来”后的是( D ) A.《我爱这土地》
B.《太阳的话》 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光的赞歌》 2. 1978 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不属于他这一时期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C )
A.诗句由原先的长短错落,不求整齐划一变得比较整齐。
B.诗情由原先的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变得比较深沉。
C.写法由原先的尽情的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
D.诗意由原先的凝重、深厚变得比较警策,充满哲思。
3.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礁石》中“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象征着坚韧不拔、高傲自负的人们。
B.从“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C.“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D.“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解析:A.应该是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三、简答题
1.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请结合 具体的诗歌,说说土地凝聚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太阳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答:“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 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我爱这土地》等)“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 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等)
2.《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是谁?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大堰河是作者的乳母。
答: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 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 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 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 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3.“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鱼化石》。这里诗人借助鱼化石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情?
答:由艾青出生封建家庭以及这句“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不懈努力,对革命的奉献生命的伟大思想感情。
在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的赞叹、赞赏,以及奉献自己、贡献力量的伟大情怀。
4.《礁石》中的含着微笑 看着海洋有什么含义? 答:显然,此诗咏礁石,并非以咏礁石为目的,而是借咏礁石而咏人抒怀。诗中的形象具有象征意义。向礁石“无休止地扑过来”的浪,象征着迫害他人的人;而伤痕累累,却依然挺立,“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的礁石,则象征着坚韧不拔、乐观自信的人们。
诗的第二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两幅对立的画面。一幅是礁石浑身伤痕累累,“象刀砍过的一样”;另一幅则是礁石“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画面之间,对照鲜明。这里,借助“站”、“含着微笑”等诗语,赋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并将其长期受浪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5.艾青的《太阳的话》全诗运用那些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拟人的修辞手法,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更容易与读者亲近。
6.艾青诗歌的艺术特性还有一个要素就 是“忧郁”,我们叫它“艾青式的忧郁”。如何看待这种忧郁?
答: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国家、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使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 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 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名著《艾青诗选》练习题( ( 二) )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 一、作家作品 1.艾青,原名 蒋正涵 ,号 海澄 ,浙江金华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2.艾青第一次用“艾青”这一笔名发表的长诗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3.1985 年,艾青获得 法 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这是中国诗人得到的第一个国外文学艺术的最高级大奖。
4.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 太阳与火把 ”的歌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作品的一项是 (
C
) A.《光的赞歌》 B.《黎明的通知》 C.《礁石与灯标》 D.《鱼化石》 【解析】C 项,《礁石与灯标》是舒婷的诗。
二、内容理解 1.“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出自艾青作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诗歌《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总是充满“ 土地的忧郁 ”,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2.“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以上文字出自《艾青诗选》中的《 鱼化石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 生命本质 的思考。
3.“北方是悲哀的/而万里的黄河/汹涌着浑浊的波涛/给广大的北方/倾泻着灾难与不幸;/而年代的风霜/刻划着/广大的北方的/贫穷与饥饿啊。” 以上文字出自《艾青诗选》中的《 北方 》,全诗抒发了诗人的 爱国主义 情感。
4.“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这句诗出自艾青的短诗《 刈草的孩子 》,该诗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体现了艾青诗歌创作“ 诗中有画 ”的特点。
5.20 世纪 30 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 土地 ”和“ 光明 ”。
6.“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
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诗中的“你”指的是(
B
) A.艾青 B.大堰河
C.祖国
D.土地 7.(
陕西中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诗中的“它”指的是 太阳 ,本诗蕴涵着诗人艾青对 光明(
或:未来
) 的向往和追求。
三、诗歌赏析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
)~(
2
)题。
礁 石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
1
)全诗采用了 象征 的写作手法,表面上,诗人礼赞礁石,实则礼赞了一种在磨难面前 乐观、自信 的人格,礼赞了 坚强、豁达、无畏 的民族精神。
(
2
)请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本诗的特点。
内容上:诗歌采用了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刚毅的精神;不具体描形而是重在绘神,写出了一种永存的景象;诗重点使用拟人手法,意蕴回味悠长。形式上:节律自由、灵活。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
)~(
2
)题。
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注]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
(
1
)关于这首诗和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中寄寓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写得生动感人,而且人格化了。
C.这首诗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地面上树的间隔、地面下根的纠缠,体现了革命者的心紧密相连的特点。
D.这首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解析】“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
(
2
)小州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初读诗歌《树》,觉得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发现,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 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 。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 赞美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英勇顽强的精神 。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
)~(
2
)题。
煤的对话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 年春
(1)结合这首诗的主旨,说说诗人为什么以煤作意象。
煤具有深藏地下、热能巨大,一旦燃烧便烈火熊熊的特点,这和被压迫的民族有着某些相似点,因此以煤作为这首诗歌的意象十分妥帖。
(2)有人评价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时说:“强烈的反差,激起读者感情的波澜。”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强烈的反差”指作者平静的问话与煤炽热如火的回答之间的一冷一热的反差,这样写,用“我”的冷静反衬煤的热烈,使煤的自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