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案例分析题6篇研究生案例分析题 管理科学研究方法1. 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2. 研究论题的确定3. 研究方案的选择4. 研究论文的发表及科学伦理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案例分析题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研究生案例分析题
科学研究方法1.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2.
研究论题的确定3.
研究方案的选择4.
研究论文的发表及科学伦理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书案例分析5.1
选题、 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5.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5.3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6.
管理科学研究中数学分析工具的使用技巧7.
国际研究项目案例分析6.1
澳大利亚硕士研究生如何做研究6.3
英国博士研究生如何做研究6.2
欧盟国际合作政策研究项目案例
5. 项目申报书案例分析——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为例5.1
选题、 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5.2
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5.3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5. 1
选题、 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5.1.1 书面表达的意义5.1.2
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同行评议意见5.1.3
选题存在的通病及原因5.1.4
选题不好导致对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描述不清
5.1.1 书面表达的意义1. 要获得支持(经济、 影响)
必须写好书面申请材料2. 书面材料为主, 口头表达为辅3. 书面表达的原则应该是:
不让评议人有想象的空间, 这就要求对每一个概念必须清晰界定
5.1.2
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同行评议意见1.06年选题:
复杂性问题的群体认知研究2.06年申报失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意见3.07年选题:
可持续发展问题群体认知的涌现规律研究4.07年申报成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意见
5.1.3
选题存在的通病及原因1. 骑虎难下:
越写越难, 最后写不下去2. 虎头蛇尾:
草草了 事, 不知所云3. 建议:
看看是不是选题出了 问题4. 原因分析
5.1.4
选题不好导致对问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描述不清06和07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对比分析1. 题名对比:
06 072. 摘要对比:
06 073. 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对比4. 参考文献对比:
06 07
篇二:研究生案例分析题
/p>证
医
学 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案例分析
循证医学
案例一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
女性,45 岁,绝经前
右乳外下象限肿物2 x 1.5 cm
临床右腋窝淋巴结无转移
无远处转移
细胞学穿刺证实为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治疗举例 循证医学
乳腺癌根治术?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
局部肿物切除术+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治疗方法的选择 循证医学 乳腺及区域淋巴结照射
治疗方法选择的证据? 循证医学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 和根治术疗效一样或更好?
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展 经典根治术 扩大根治术 改良根治术 保留乳房手术( 早期乳腺癌)
1
0.5 1.5
2
2.5
0 Pooled EORTC NCI NSABP Milan IGR Favors Mastectomy Favors BCT Odds Ratio 0.91 (95%CI: 0.78-1.05) 乳腺癌BCT 和根治术随机对照研究 ——Meta Analysis (10 年生存率)
分期 例数 Amalric
I-II
1099
72%
121
78% 5 年无病生存 BCT 例数 5 年无病生存 根治或改良根治术 Montague
I-II
134
85%
224
88%
157
78%
370
77% Peters
I-II
203
86%
609
82% Rissanen
I-II
415
79%
593
82% Perez, 1992 乳腺癌BCT 和根治术— 非随机研究结果
保留乳房治疗的优点 循证医学 减少手术并发症 美容
乳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 循证医学 上肢运动受限 上肢水肿
证据(Level I, I 类证据)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和 乳腺癌根治术疗效一样。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现状 循证医学 新加坡: 70-80% 欧美: >50% 的病人接受BCT 日本和香港: >30% 中国大陆: <10%
病人治疗方案的选择 医院条件:临床科室人员及设备 保留乳房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病人自已的选择
BCT 适 应 症 原发肿瘤 3 cm 腋窝淋巴结阴性, 无远处转移 循证医学 原发肿瘤>3 cm, 化疗后肿瘤缩小
BCT 非适应症(相对)
年龄<35 岁,组织或影像学多灶浸润病变 妊娠妇女 肿瘤 5 cm 原发灶切除后,美容效果不好 合并胶原疾病 即往斗蓬野照射,乳腺高量照射
治疗建议 (Grade A) 保留乳房治疗
保留乳腺治疗方法及技术 保留乳房手术:
局部肿瘤切除 ±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病理检查 放射治疗 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 (BCT )
—— 外科治疗
切除范围:原发肿瘤外1-2 cm 理想切口:原发灶为上弧形下放射状
原发灶和腋窝切口分离
瘤床标志:置银夹,
指出银夹位置 缝合技术:使用的缝合技术信息 瘤床无引流, 如有引流口应靠近乳腺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 (BCT )
—— 病理
测量大体标本及大体肿瘤 描述肿瘤在标本中的位置 描述肿瘤切缘与正常组织的距离 原位癌成分的定量分析 淋巴管或血管浸润 浸润癌和原位癌的病理分级 病理形态类型 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和水平 包膜外浸润 ER 和PR 受体状况
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 (BCT )
—— 放射治疗
要求局部控制率高 心脏及肺并发症低
乳腺美容效果 放射肿瘤学家在术前检查病人 要求外科医生将银夹置于瘤床
BCT— 照射剂量与技术
全乳剂量分布均匀,心肺、对侧乳
腺照射剂量少 推荐剂量: 全乳45-50Gy, 能 能 很好控制
微小病灶 是否需局部补量照射— 仍有争议
Need for boost is now studied by EORTC 22881 in T1 tumors
乳腺癌常规两斜野照射(1 )
乳腺癌常规两斜野照射(2 )
常规照射 IMRT
保留乳房手术后是否需要放疗
随机研究证明,放疗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
Lumpectomy alone 39% vs Lumpectomy plus RT 5-10%
原发肿瘤切除后未合并放疗— 局部复发率
作者 例数 原发 肿瘤
No
%
Clark et al
396
T1-4
Lumpectomy
—
—
24
29 原发肿 瘤切除 粗复发率 5-years
10 years
实际复发率(%) Fisher et al
719
4cm
Lumpectomy
—
—
32
39(8 yrs) Freeman et al
59
5cm
Lumpectomy
12/59
20
—
—
or wide excision Greening et al
81
2cm
Quadrantectomy
12/81
15
10
17 Kantorowica
91
5cm
Segmental
27/91
30
—
—
Mastectomy Lagios et al
43
5cm
Segmental
5/25
20#
—
—
Mastectomy Montgomery
31
5cm
wide excision
5/25
20*
—
—
4/16
25$ Tagart et al
44
5cm
wide excision
14/38
37
—
—
Mastectomy # 浸润性肿瘤1.1-5 cm;
* 随诊>3 年;$ 随诊>5 年
BCT— 放疗对乳腺局部复发的影响
Trial 病人数 5 年 中位随诊 (年)
10 年 实际乳腺局部复发率(% )
Milan I
352
1
6
>10 NSABP-B06 569
8
10
7 EORTC
456
10
5 Bartelink 585
2
3.5 Boyages
597
10
16
6 Clarke
436
5
7
5 Fourquet 434
7
11
9 Fowble
697
8
18
5 Koper
966
13
3 Kurtz
586
12
6 Van Limbergen 235
10
7 Ryoo
393
9
3.5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BCT)
是否所有病人都需做乳腺照射?
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BCT)
腋淋巴结阴性需做乳腺照射?
BCT 放疗对乳腺局部复发的影响
—— 随机对照研究(1)
加拿大:PMH ,1984-1989
中位随诊时间7.6 年 837 例乳腺区段切除+ 腋窝清扫 腋淋巴结阴性 术后随机分组为放疗或不放疗 Clark RM, J Natl Cancer Inst, 88:1659-1664, 1996
BCT 放疗对乳腺局部复发的影响
—— 随机对照研究(2)
乳腺局部复发率
35%
11%
<0.001 BCT—RT ( (N=416 )
P 值 Clark RM, J Natl Cancer Inst, 88:1659-1664, 1996 BCT+RT ( (N=421 )
死亡率
24%
21%
>0.05 年龄<50 岁,T>2cm, 病理分级高是局部复发预后因素 未发现不需做放射治疗的极低局部复发亚群
BCT— 乳腺 局部复发率
5 年
2-9% 10 年
8-12% 每年丧失1% 局部控制率 15 年
15%
BCT 证据— 全 乳照射的作用
降低乳腺局部复发率 从 从30-40% 至5-10% 对生存率无影响 术后放疗是BCT 的一部分
BCT— 放化疗顺序对预后的影响 5 年实际总复发率
38%
31%
0.17 RT + CMF (N=122) CMF + RT (N=122) P 值 5 年实际远转复发率
36%
25%
0.05 5 年总生存率
73%
81%
0.11 5 年局部复发率
5%
14%
0.07 5 年远转复发率
32%
20%
0.07 Recht A, et al. N Engl J Med 334:1356-61, 1996 随机对照研究
案例二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循证医学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争议已久 从欧美到亚洲国家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
早年研究对辅助化疗多趋向于否定,近年来的研究中,疗效渐趋向于肯定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试验 Meta 分析
作者(年代)
随机试 验份数 病例数 OR/HR 值 ( (95 % CI )
主要结论 Hermans J
(1993 )
11 2096 0.88 (0.78–1.08 )
辅化无生存获益 Earle (1999 )
13 1900 0.80 (0.66-0.97 )
辅化对生存期稍有益,淋巴结 阳性者意义大(无亚洲资料)
Mari E (2000 )
20 3658 0.82 (0.75-0.89 )
辅化使死亡风险下降18 %, 较小生存获益 21
3962 0.84 (0.74-0.96 )
辅化产生较小生存获益 Janunger KG
(2002) 0.96 ( 0.83-1.12) 西方研究 西方组无生存获益
0.58 (0.44-0.76 )
亚洲研究 亚洲组较大生存获益
病例: 23 trials , 4919 pts 方法:
术后辅助化疗组:
2441
术后观察组 ( 单纯手术):
2478
分析结果:
3 年总生存率: 化疗组60.6%, 单纯手术组 53.4%
(RR: 0.85,95%CI: 0.80–0.90 )
DFS:
化疗组更优
(RR: 0.88, 95%CI: 0.77–0.99)
复发率:
化疗组复发率更低
(RR: 0.78, 95%CI: 0.71-0.86)
3~4 级毒副反应 ( 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
化疗组更多
其中有 10 个试验出现化疗相关性死亡,共 15 人,发生率 1.58%
结论: :
胃癌根治术后进行辅助化疗 能提高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减少复发率 08 年最新辅助化疗Meta 分析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after curative resection for gastric cancer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EJSO) 2008.02.
该 Meta 分析中的所有试验
Sub- - group analysis
1
Sub-group Number of studies RR (95%CI) Lymph nodes involvements ≥2/3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LN 10 0.84 (0.78~0.91) 1/3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LN
8 0.85 (0.77~0.96) Depth of invasion Percent of T3/T4 ≥ 1/2 6 0.86 (0.78~0.94) Percent of T3/T4 <1/2
5 0.78 (0.69~0.88)
Studies From Asia 5 0.74 (0.64~0.85) Out of Asia
14 0.90 (0.85~0.96)
Time of follow-up >5 years 11 0.89 (0.83~0.96) ≤5 years 7 0.78 (0.70~0.88)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EJSO) 2008.02.
Sub- - group analysis
2
Sub-group Number of studies RR (95%CI) Cycles of chemotherapy >6 10 0.84 (0.78~0.91) ≤6
9 0.85 (0.77~0.96) Regimens Anthracyclins contained 7 0.91(0.84~0.99) Other than anthracyclins 12 0.83 (0.76~0.90) Monotherapy 3 0.75 (0.64~0.88) Double therapy 7 0.88 (0.80~0.97) Triple therapy 9 0.87 (0.80~0.95) European Journal of Surgical Oncology (EJSO) 2008.02.
对 Meta 分析的思考
亚组分析表明术后辅助化疗比单纯手术有更大生存优势,
并且不受阳性淋巴结数目、侵袭深度、东西方人种、随访
时间、化疗周期数及化疗方案的影响
该meta 分析的不足:未分析出哪些患者能从辅助化疗中
更大获益
与单纯手术相比,辅助化疗能使肝脏、腹膜、淋巴结、局
部复发转移的风险减小
肯定了术后辅助化疗的生存优势和必要性
胃癌术后辅助化疗循证医学证据
S1 单药(ACTS-GC )
1059 例 (stage II/III ,D2) 随访3 年
S-1 单药组 529 cases OS:80.1% OS:70.1% 单纯手术组 530 cases 备注:S-1 治疗12 个月, 80 mg/m2/d x 4 周, 休息2 周;78% 的病例完成
了6 个月治疗,71% 完成了12 个月
3/4 度毒性反应少见 ( 恶心、腹泻3-4%) 50% 分期II 期,40% III 期
45% T3-4 ,90% N+
Sakuramoto S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7:1810-1820
新型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 ·Tegafur (5FU前体药物) ·吉美嘧啶 ·奥替拉西 三药复合制剂
无复发生存率 (RFS)
Sakuramoto S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7:1810-1820 72.2% 59.6%
Site of First Relapse
Sakuramoto S et al. N Engl J Med 2007;357:1810-1820
A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the activity and safety of capecitabine vs S-1 in elderly pts with AGC
(NCT00278863)
Author(s):Y. Kang, J. Lee, Y. Min, K. Lee, D. Zang, B. Ryoo, J. Kim, S. Park, W. Kang, D. Shi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ASCO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 Part I. Vol 25, No. 18S (June 20 Supplement), 2007: 4546
Xeloda
vs
S-1 in AGC :Effect Phase II Xeloda (n=44)
S-1 (n=45) Regimen 1250mg/ ㎡
bid
d1-14/3W 40-60mg/ ㎡
bid d1-28/6W
CR (%)
0 1(2.2%)
PR (%)
13
(29.5)
12 (26.7)
mOS (mo) 10.0 7.9 mTTP(mo) 4.8 4.2 mTTF(mo) 4.4 3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07 ASCO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 Part I. Vol 25, No. 18S (June 20 Supplement), 2007: 4546
Xeloda
vs
S-1 in AGC:
:Toxicity Grade 3/4 (%) Xeloda (n=44)
S-1 (n=45) 1250mg/ ㎡
bid
d1-14/3W 40-60mg/ ㎡
bid d1-28/6W
Leukopenia 6.8 4.8 Asthenia 0 7.2 Anorexia 6.8 ...
篇三:研究生案例分析题
/p>目:
上海海事大学自杀研究生杨元元心理案例分析
上海海事大学自杀研究生杨元元心理案例分析 摘 要:
2009 年,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结束了自己30 岁的生命,案件发生后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究其原因,杨元元自杀案主要是由于对自己错误的心理认知导致的,本文通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和迪尔凯姆的自杀论过对其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最后通过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系统,提高其心理素质,完善社会适应能力等减少和控制大学生自杀数量。
关 键 词:
自杀;人格结构;大学生;社会学习理论;危机干预
Abstruct: In 2009,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female graduate student Yang yuanyuan in the quarters with a towel tied together two of the end of his 30-year-old"s life.After the incident caused widespread concern in the online.The reason is thatYang Yuanyuan suicide mainly due to the psychological perception of their own errors caused.Freud"s structural theory of personality through this article, Bandura"s social learning theory, 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 Mead and Durkheim"s Suicide had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of its causes.Finall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ege crisis intervention system to enhance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improve social adaptability to reduce and control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commit suicide. Keyword:Suicide;personality structure;students;social learning theory;
Crisis intervention
一.案情回顾 (一)人物介绍
杨元元,女,汉族, 1979 年 11 月出生于湖北宜昌市 ,2002 年 7 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2002 年 8 月-2004 年 8 月在武汉现代英语培训中心担任英语讲师。
2004 年 9 月-2005 年 9 月在武汉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担任客户代表 。2005 年 9 月-2009 年月曾在报社担任过编辑,也做过衣帽等小商品生意。
2009 年 9 月考取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9 年 11 月 26 日早上杨元元在宿舍 24#506 的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 30 岁的生命。
(二)案件经过
2009 年 11 月 25 日,上海海事大学 2009 级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像往常一样起床,那天她没有住在宿舍,而是陪着妈妈住在海事小区刚租来的出租房里,她告诉母亲,“地上好冷,我去找学校去,我们还是要住回学校宿舍去。”
这是杨元元 30 岁生命的最后一天,第二天凌晨,她被发现在宿舍卫生间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最后 24 小时
11 月 25 日清晨,说知识难改命运,她喃喃自语,“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那么多知识,也没见有什么改变。”
下午 5 点左右,带母亲到宿舍洗澡,她对母亲说,8 点前离开宿舍,别让宿管员再来赶人。
晚上 10 点,电话叮嘱让妈妈放心,杨元元告诉杨母她在排练节目,让杨母放心回去。
11 月 26 日 8 点 30 分,杨母想进宿舍遭拒绝,杨元元没有像往常一样同母亲吃早餐。
最后现场,杨元元被发现“还有心跳”,杨母眼前,杨元元用两条系在一起的毛巾将身体悬挂在卫生间水龙头上,半蹲着以一种极痛苦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半个月后,网络上出现帖子直指海事大学刻意隐瞒杨元元死亡真相,指海事大学强行撵走住在女儿宿舍里的杨元元母亲导致杨元元精神崩溃。尽管校方强调,帖子内容和事实严重不符,但围绕着杨元元到底为何自杀,在社会上掀起巨大的争议。
(三)他人评价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宿舍自杀的事情发生后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一时间,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有人认为是海事大学近乎苛刻的校规逼死了杨元元,
如果学校没有赶她们搬离学校,就不会有自杀案件的发生。也有人说着一切都怪杨元元的母亲,她的母亲身体健康,老家也有房子,却丢掉自己在家里的平凡生活跟随杨元元来到上海,一起入住学校生活,是她给杨元元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才导致了杨元元的自杀。还有人说是杨元元自己心里素质过差,不够坚强,遇到一点挫折就想不开,想用自杀这种方法来逃避现实,如果她够坚强,可以勇敢面对现实的惨淡,就不会有这么一出悲剧的发生。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老师对杨元元的死表示遗憾与惋惜,但同时就此次事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而观点。胡教授认为,生者包括逝者的家属要学会坚强,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坚强地面对,要理性地对待,这才是正确的人生观。中国有很多的贫困学生希望通过求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说在目前就业不景气等复杂的社会背景下,许多贫困生面临着家庭为求学付出一切,而现实却很难改变命运的差距,期望与失望的强大落差难免使他们心理出现阴影,这部分人的生活生存状态确实值得关注,尤其是心理状态。但出身贫寒的人也要“争气”,更应该坚强生活,“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适应社会,否则全盘皆输,毕竟活着才是对亲戚家属最好的回报。
二.人物心理诊断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的。本我是一个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是建立在人格的基础上,给人的整个心理过程提供动力。本我遵循“唯乐原则”,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自我寻求在环境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让本能冲动能够得到满足,是人格的执行者,按现实原则行事,是“现实的人”。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与外部世界的中介。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规定着道德的标准,它的主要功能是按照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本我,以便达到理想自我的实现。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
通过杨元元自杀案我们可以看出,正是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遭到了破坏,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我们可以从她的家庭结构里看出,本我的杨元元自小就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女儿,她对母亲关心,对弟弟疼爱,所以在自我认识里,她认为只要是家里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她都有必要去承担,所以在面
对校方做出让她们搬离宿舍的决定时,她认为自己没有尽到照顾好家人的义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超我与本我发生了严重冲突,面对残酷的世界,她心灰意冷,无力解决,由此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希望,所以选择了自杀这条路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班杜拉最重要的也是流传最广的理论,亦称模型模仿论,这一理论试图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主要以观察学习理论为主,还包括交互决定论和自我效能理论。其中观察学习理论主要是指点都集中在直接经验的获得及强化上。班杜拉则认为靠直接经验获得的任何行为都可以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来获得,在此观点的基础上,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概念,是从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进行模仿。
在大学生自杀的个人原因层面,多数观点在于,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内心世界逐渐变得复杂,更易激动、烦躁、抑郁,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就易产生偏激等情绪,当这种情绪得不到适当地释放,久之,就产生较为显性的严重心理问题,从而走向自杀。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逼迫他们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把自己目前的状况与将来的就业角色协调一致。当不能较好地协调彼此的关系时,就使他们产生心理挫败感,严重者直至漠视生命存在的价值。
例如本案例中的杨元元,她的自杀就影射出一种畸形的价值取向,如杨元元对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结论就产生了认知偏差,她在自杀前一天曾感叹“知识难改变命运”。其实能够改变命运的是掌握知识的客观存在,而不是知识本身。掌握一定的知识仅仅是改变命运的前提和条件,而不是“改变”本身。能否真正改变命运,也只能通过以后个人的不懈奋斗来实现,而不是有了高学历命运就会“自动改变”。正是对这一点的误解,杨元元认为既然读了这么多书而且还上了研究生,那么一切问题就应该迎刃而解了,正是这种错误的潜意识与现实的不理想之间的不平衡关系才导致了她的自杀行为。
(三)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提出并创立的,他认为“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
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在杨元元事件中,我们得知她性格腼腆,不善与人交流。据老师和同学们回忆,在她们印象中,杨元元很少与人说话,几乎都是一个人单独行动,永远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用背影面对这个世界。杨元元缺乏与他人的正常互动,而这一符号暗示也给她个人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因为缺乏与他人的正常沟通,正常情感得不到表达,思想走到极端才会出现自杀这个举动。
(四)迪尔凯姆的自杀论 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自杀起因于个人在社会中经历的“适应性”。他提出了四种类型的自杀。第一类是利己型自杀,当“个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变得松弛的时候,当个人远离社会生活、并表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的时候”,这类自杀就有可能发生。第二类自杀是利他型自杀,当个人过度整合于社会时,这类自杀就可能发生利他型自杀的目的是满足社会规范的要求。第三类自杀为失范型自杀,起因于个人的行为失去了规范。后一类自系是宿命型自杀。
迪尔凯姆认为,利己自杀也见于那些同家庭生活缺少联系的人当中。家庭关系越亲密,个人的自杀现象就越少见。很显然,杨元元的家庭纽带关系显得很薄弱,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到她一个人身上,照顾年迈的母亲,帮助上大学的弟弟,还要面对无力承担的经济压力。这一切都使得杨元元的心理无力承受,所以选择自杀来求得解脱。
三.人物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重视生命教育,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引导大学生学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善待人生,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强化自我意识,树立自信.消除自卑,让他们了解引心理危机干预等,提高面对危机的应对能力。
在我国,人们对生死问题相对忌讳,很多家长和老师宁愿与学生谈论理想、畅想未来,对生死问题常常避而不谈。这种做法极易给青少年学生传递一种消极的信息,没有正确的生死观,学生对生命的意义就不能正确理解,就很容易产生不珍惜生命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的由来、发展及终结,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情,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是每
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系统 建设预防大学生自杀危机干预系统,必须解决认识问题。有的认为“自杀无法预防”。在这一错误认识的指导下,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虽然,自杀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自杀者往往隐藏其自杀企图,并且大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所以预防自杀的确有一定难度。但是多数情况下大学生的自杀行为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因此,预防高校学生自杀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可行的。其次,制定自杀的危机干预系统,自杀的危机干预是指在自杀潜伏期内或在自杀未遂的情况下,对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支持,帮助他们解除心理痛苦的一系列措施。现代高校只有做到这两点才可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三)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自杀者存在人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而人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父母养育方式等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人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子女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父母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养育方式是子女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而不良的养育方式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此案件中正是由于杨元元的母亲对其子女施加过多压力才导致杨元元的心理承受极限崩溃,进而产生这一悲剧,所以应当在大学生人群中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四)提高心理素质,完善社会适应能力 理想自我的形成根源于社会文化和家庭学校教育。中国人惯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使得孩子在幼年时间便逐渐形成过于远大的理想,对于自己的未来生活描绘过于美好,这种过于远大的理想实现很难,经过高考洗礼的大学生自然认为已经是人中龙风,更加坚定理想自我,一旦理想自我遇到挫折。自杀得以保护理想自我的倾向便会表现得十分明显。基于这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给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意识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差距是正常存在的,在遇到重大挫折时,把对自我的关注度减低,提高心理素质,完善社会适应能力。
四.总结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自杀案的风波已成为历史,网上依然有不少人对其热议,有人认为这是杨元元自己的错,是她太傻,不懂得珍惜生命,面对现实不懂得灵活处理,对生命的冷漠。也有人责怪她的家人,弟弟已经上了博士却依然要寻求姐姐的帮助,不知道帮家里分担责任,是他的错同时也是其母亲的错,对于50岁的人来说,这样的年纪并不大,在很多农村,只要身体健康就依然具有劳动力,但是她却没有继续自己的义务,而是背起行李和女儿一起来到上海过着寄宿般的生活,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深刻反思,到...
篇四:研究生案例分析题
14 福州大学管理学考研案例分析 分享两个管理学专业考研案例, 希望能够帮助考生在管理学上的复习更加牢固,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参考思远福大考研网。新任厂长的产品决策
某工具厂从 1990 年以来一直经营生产 A 产品, 虽然产品品种单一, 但是市场销路一直很好。
后来由于经济政策的暂时调整及客观条件的变化, A 产品完全滞销, 企业职工连续半年只能拿 50%的工资, 更谈不上奖金, 企业职工怨声载道, 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
新厂长上任后, 决心一年改变工厂的面貌。
他发现该厂与其他部门合作的环保产品 B产品是成功的, 于是决定下马 A 产品, 改产 B 产品。
一年过去, 企业总算没有亏损, 但工厂日子仍然不十分好过。
后来市场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原来的 A 产品市场脱销, 用户纷纷来函来电希望该厂能尽快恢复 A 产品的生产。
与此同时, B 产品销路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 厂长又回来过头来抓 A 产品, 担一时又无法搞上去, 无论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为此, 集团公司领导对该厂厂长很不满意, 甚至认为改产是错误的决策, 厂长感到很委屈, 总是想不通。
案例讨论题:
1、 你认为该厂长的决策是否有错误?请你做详细分析。
2、 如果你是该厂厂长, 你在决策过程中应如何去做?
案例二:
某钟表公司位于 W 市城乡 结合部, 约有固定资产 5000 万元, 是一个拥有 IO00人的国有中型企业。
公司自 50 年代成立以来, 有过辉煌的历史。
进入 90 年代后, 全国手表行业中除飞亚达、 罗西尼等少数几个企业经营情况尚好外, 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都不好, 该钟表公司也出现了经济效益恶化的局面。
市轻工局撤换了企业原领导班子, 经过竞选, 李茂盛担任了公司总经理。
李茂盛一上任就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 把公司科室人员由 SO 人精简到 40 人, 加强了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
某钟表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机械表和机芯。
经市场调查, 机械表在国内市场已不受欢迎,全行业销售额呈逐年下降趋势。
公司年产机芯 100 万只, 主要卖给香港的中间商, 每个机芯的售价在 12.60~12.70 元之间。
由于没有达到约 100O 万只的经济规模, 每个机芯的成本为12.SO 元左右, 比同行厂家高许多。
公司生产的低档机械表在省外根本卖不出去, 在本省的市场占有率已由前几年的 10%下降到了 5%, 并且其主要购买对象在农村。
目前企业实际上已处于亏损状态。
李总经理担心, 一旦香港中间商停止订货, 企业将陷入更大困境。
公司经过多次研究, 认为必须搞多角化经营。
为此, 公司在厂区外租了几间房和一块空地, 开设了餐厅与卡拉 OK 厅, 建造了钓鱼池和游泳池, 并办起了一个“新民度假村”。
公司还进入第一产业, 办了养猪。
养鸡、 养兔场。
公司了解到在距公司 100 多公里的山区, 许多农民开采铁矿砂非常赚钱。
李总经理通过亲自考察, 并经全体员工讨论, 决定开办新民铁矿砂厂。
在征得有关金融管理部门同意后,公司召开了全体职工大会, 李总经理在会上说:“当前公司严重亏损, 机芯和机械表销售¥情况不好, 资金极为短缺。
我们每个职工一定要认清形势, 团结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今天我动员大家集资自救, 自力更生。
我本人愿出 1 万元。
希望同志们在保证生活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自愿集资, 不要勉强。我们保证集资款的利率高于银行利息率。将来铁矿砂厂赢利¥后,再按资分红。
尽快把铁矿砂厂办起来, 就可以帮助公司解决当前发展的难题。”
在李总经理的号召和带动下, 仅两周时间, 公司就集资 100 余万元, 再从各车间抽调了得力人员, 经过紧张的筹备, 半年后新民铁矿砂厂就土法上马了。
开工第一个月赢利 40 万元。
李经理非常兴奋地说:“我们现在是一、 二、 三产.业并举, 农、 工、 商齐上, 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下去, 我们的公司是大有希望的。”
但是好景不长, 过了不久, 土法上马的铁矿砂厂出了事故, 山坡上的废泥浆由于堆放过
多, 流进了农民的庭院, 冲毁了几间民房。
环保部门勒令新民铁矿砂厂停产并处以罚款。
由于地理位置不好, 游客不多, 再加上经营不善, “新民度假村” 也出现了亏损。
公司的养殖业原来是由一个农大毕业生管理, 但他认为公司没有发展前途, 不久前离职而去。
这使得李总经理及公司陷入了极度困难之中。
思考题:
1、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 你认为李总经理上任伊始首先应该抓什么工作?
2.新民钟表公司土法上马铁矿砂厂的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
3、 .该公司多角化经营战略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案例分析是掌握一门理论知识的有效方法。
通过案例解析, 不仅能够帮助大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还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希望广大考生认真研究, 争取为2014 考研打好基础。
加油!
篇五:研究生案例分析题
圳学 MBA第究生案例分析报告期学研报程报号:
报程名称:
任报报教:
班
报:
完 成 人:
学号:
提交日期:
作报成报:
深大文科圳学楼 4楼2423C真26534451报报26534164 26535170 报 Email: szu_mba@yahoo.cn任报 案例报 案例完成方式 提交截止日期 要求篇幅如不低于多少字 提交方式报制版本或报子版本 主要报布置案例分析作报报报明教告知确报以下信息学人或小报个考文参献
案例名称要
求深大文科圳学楼 4楼2423C真26534451报报26534164 26535170 报 Email: szu_mba@yahoo.cn
案例分析报教批报注1.报面表达要求2.格式要求准。容准遣报、报法准确确内确报明。述报明扼要避免空报、报报、报报、重报叙易。遣报用报直截了懂避免用冷僻字和报报句子当报报。所有据、报料报注明出报有可能引起报数的报报报加以定报会报文茂。除文字外报多采用表、报等方式表并若色彩报达容表有助可加入色彩。帮内达使用 A4 幅面白色报报报打印正文报字段落正文报报采用四英文号体与10宋正文采用小四英文号体号12宋号体1.5 倍行距段前段后报距0.5 行磅段首报报 0.9 厘米报准字距报报在报脚右报注明前报报报报当。数深大文科圳学楼 4楼2423C真26534451报报26534164 26535170 报 Email: szu_mba@yahoo.cn
深大文科圳学楼 4楼2423C真26534451报报26534164 26535170 报 Email: szu_mba@yahoo.cn
XR?H28ox:Ive4;talXWoECsJ<LTxTZpMky5^R;{cJW2@X_8=M2zX0PBXefn3l\|HmKRed{4pU8;:6zvJJi5QNt1kA@mRXW`2hA深大文科圳学楼 4楼2423C真26534451报报26534164 26535170 报 Email: szu_mba@yahoo.cn
篇六:研究生案例分析题
与里根的领导风格 卡特与里根都曾 担任美国总统, 但由于各自 领导风格不同, 在美国历史上的影响也有很大的差别。卡特做了 一任总统之后未能连任, 里根却当选两届总统,并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 光辉的一页。
卡特原是一名 海军军官, 也是一位核能专家, 在佐治亚州两届州长的任期内,就以一个有专业背景的管理人而闻名 于世。
就任总统之后, 为了 要管理好这个庞大的联邦政府, 他每天身陷在堆积如山的公文中不能自 拔。
据说他样样精通, 事必躬亲, 不是在办公桌上批阅文件, 就是在会议室里详细研究问题。
但是, 遇到抛头露面的时候, 如全国电视演说或是召开记者会时, 他就显得相当紧张、 拘谨。
他在总统任期内最大的成就, 是促使埃及的萨达特与以色列的贝京放弃世代的仇恨与 战争, 迈向和平的新纪元。
然而这项壮举却是关起门来在密室中 达成的,没有人能一窥究竟, 甚至连媒体也不得而知。
到了 竞选连任那年, 他虽然采取了各种沟通策略, 如接受媒体访问、 电视演说、 到各地演讲等, 大力鼓吹自 己的人权主张, 并陈述自 己为解救在伊朗的美国人质所做的努力等等, 但仍无法使大众对他的领导和政策产生信心。
他虽然是个强有力的管理者, 但是少了 一点领袖的魅力, 也缺少和大众沟通的技巧。
结果, 在一般美国人的印象中, 卡特是个弱势领导人, 马上被里根比了 下来。
卡特虽然身为国家领导人, 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管理者, 因此可名 之为 “管理式的领导者"。
正好和卡特相反, 里根的长处则在于沟通, 我们可称之为“领导式的管理者"。
里根入主白宫之后, 对于日 常繁琐的治国细节, 可说是能躲就躲, 这是众所周知的。
他把这些事宜交给下面的幕僚来做, 自 己则专注于“重大的” 事务。
这个演员 出身也当过州 长的总统, 给人的印象是不擅长行政, 不是那种“日 理万机” 型的领袖, 他喜欢凡事都通过下属来做。
对于国策顾问的建议和阁员 管理各部门 的表现, 他都不像卡特那样的关心。
里根虽然将复杂的管理事务置身之外, 却被封为“伟大的沟通家”, 在他任内总有一群人誓死效忠他。
他的口 才绝佳, 极力主张所谓“美国人的价值观”,加上无懈可击的作风, 因此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 为他的地位和论点奠定稳固的基石。
他的公共演说往往事前就准备得完美无瑕, 每一句话的时间控制和抑扬顿挫都恰到好处。
在这种领导风格之下, 他又有了 另 外一个绰号, 叫 做“不粘锅总统”, 不管任何攻击, 他都能应付自 如, 不会让自 己的声誉沾上污点。
美国大众 1980 年把他送进了 白宫, 1984 年又继续留他一任。
直到伊朗军火销售丑闻案爆发, 才收回对他的信任。
然而这个事件之后, 还是有不少崇拜者不相信他们的领袖会管理不当, 让下面的人从事不法的国际活动。
对于这件事, 他到底知道多少, 他应该知道多少, 何时得知消息, 以及后来为何直接或暗中阻挠国会调查? 这些问题, 至今仍然没有答案。
这件事多少会影响里根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对他 8 年来的表现, 大都一致认为他对幕僚的管理不够, 交付他们太多的责任。
下属出了 差错, 领导者还是难辞其咎。
知道什么 事该管, 什么事要放手让部下去做, 这就是领导艺术。
【案例思考】
1. 概述里根与卡特领导风格的差异和优劣。
2. 以此分析和说明领导与 管理的差异。
政
坛“双
刃
剑”
法国总统雅克· 希拉克在国际政坛上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政治家。
自 步入政坛以来, 曾担任过内阁成员 、 部长和总理等行政职务, 是法国右翼领袖, 1995 年 5月 , 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七任总统。
自 他上任后, 法国国内政治、 经济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改革取得了 一定成效, 外交处境也发生了 改善, 在国际事务中 ,法国成为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这首先应归功于希拉克领导的改革和政策调整, 在一定程度上, 得益于他的领导艺术。
有人称希拉克为“双刃剑”。
的确, 他那传奇一般的个人经历、 刚柔相济的性格、 变幻不定的面孔、 多种思想融为一体的处世哲学, 无不体现出他这个人物的双重性, 他的这种双重性格在他的政治生涯中, 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敢做敢为、 不怕碰硬的风格是希拉克刚性特色所在。
在西方盟主、 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美国面前, 他没有丝毫奴颜婢膝。
他公开抨击美国的霸权主义, 明白地告诉美国人,“美国认为法国的想法不可容忍的, 我们认为美国的霸权主义是不可容忍的, ”“世界不能由美国一家说了 算。” 为了 改造法国, 迎接 2 1 世纪的挑战, 他冒着巨 大的政治风险, 就任总统伊始, 即雷厉风行地实行“全方位改革”。
所有这些都表现出 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魄力和胆略。
有时, 他却表现出 一种能届能伸、 坚忍不拔的气度和毅力。
在通往爱丽舍宫的道路, 他几经挫折, 如党内分裂、 亲信倒戈等, 许多糟糕的事就发生在他倒霉之际, 他却从未退缩。
1 988 年竞选总统失败之后, 他隐居在巴黎, 无声无息。他的消沉表现, 使得许多人断言:“希拉克已不存在了 。” 殊不知, 他是在进行思索, 用他的话就是:“我并没有曾经被逐出的感觉。” 相反, 他在逆境中变得更加坚强。
如首次任总理时, 德斯坦总统常常限制他的权力, 许多人为此鸣不平, 但考虑到党内的统一, 考虑到硬要承担不能真正行使的责任不合时宜, 他容忍了 总统的无礼与侵犯。
这种作风, 支持着他的事业, 保证他最终走向 权力顶峰。
在对政治对手的态度上, 希拉克只定格于政治活动本身, 绝非人身方面。有一段时间, 法国人就密特朗年轻时同维希政权的关系 、 同贝当的关系以及私生女等问题向总统连续进攻, 他却叮嘱手下不要和他人一样叫 嚣, 并保证自 己永远也不会那么做。
希拉克把握分寸的技巧, 充分表现了 他良好的政治素养。
无论是对战友, 还是对政敌, 希拉克总是表现出 豁达宽容的气度。
密特朗总统任职期间, 左翼在立法选举中曾惨败, 希拉克由此可自 然出任总理, 但考虑到其他工作需要以及爱德华· 巴拉迪尔的贡献, 希拉克不顾大多数人反对, 将巴拉迪尔推到前台 。
这种豁达还表现在他同反对党人士的关系上。
他与 社会党中坚分子米歇尔· 罗卡尔道路不同, 但两人友谊长存。
再如农业部长、 社会党人克雷松夫人与“全国农业经营者工会联合会” 之间呈水火不容之势, 希拉克为此找克雷松夫人谈心, 将自 己的经验提供给她, 希望对方少走弯路。
哪怕对密特朗这样的政治宿敌, 他也经常提供一些忠告。
但对有些人, 他则表现出耐人寻味的严厉。
蓬皮杜去世后, 党内骨干沙邦·戴尔马欲参加同德斯坦的总统竞选, 这无疑会削 弱该党力量。
希拉克对沙邦· 戴尔马进行了 无情的斥责, 并以实际行动瓦解了 对方的种种努力。
对于那些背叛他转而追随巴拉迪尔的人, 他没有显示“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
希. 拉克当选总统后, 在政府内阁中, 只为巴拉迪尔派保留了 五个席位, 其中仅有一个地位比较重要。
他的宽严态度, 受到了 党内同志的拥戴, 保持了 党的纯洁性。
希拉克是法国政治右翼的主要代表。
从 1976 年创立保卫共和联盟以来, 他就一直是戴高乐主义运动公认的领袖。
他始终贯彻戴高乐的立场。
以外交为例,1992 年《马斯持里赫特条约》 在法国通过, 他功不可没。
因为他坚信他执行的是戴高乐一贯主张的欧洲统一战略。
当选总统后, 有人对他的务实外交政策提出了 批评, 他说:“戴高乐将军就是务实主义的。” 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 保卫共和联盟成为当今法国最大的、 最团结、 最有战斗力的政党, 希拉克也受到了 党内拥护, 颇有权威, 他的事业也成为其追随者的工作信念。
然而, 他身上也存在一种平民意识或左翼色彩。
从政几十年以来他一直关心普通人的生活与 命运。
有些西方政治家为了 拉选票, 将到普通群众中去作为一种手段, 大多流于走马观花的形式。
他则深入到基层, 同各种普通职业人士促膝交谈, 交谈时间有时达几个钟头。
从他们那里, 他汲取力量。
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任农业部长期间, 为了 农民的利益, 他变着发子与相关部长斡旋, 甚至将总统从床上叫 醒。
1995 年, 他发表了 《全体国民的法国》 一书, 作为竞选宣言, 他说:“工人、 职员 、 管理人员 、 教师, 。
他们是我们社会组织的骨干、 我们国家的生力军。” 其态度之左倾, 让社会党人目 瞪口 呆。
而法共领导人则 忿忿不平地说:
“他把我们的施政纲领大块地挖去了 。” 近几年法国国内关于税制, 特别 是巨 富税的改革, 可以窥见他平衡贫富关系 的用心 事实上, 对平民的关心是他成功的法宝。
每当在政治道路上处于低迷之际,他往往总能从这些普通人那里获得所需的帮助、 支持和动力。
【案例思考】
1. 希拉克总统领导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2. 谈谈人格魅力对领导工作的影响和作用?
【案例 3】
“董阳现象” 说明了 什么 1998 年 4 月 13 日 , 《农民日 报》 率先披露了 发生在湖北省黄石市石灰窑区的一个富有悖论意味的新闻:
该区河口 镇党委书记董阳因狠刹干部的公款吃喝风和厉行干部用人制度改革, 遭到该镇许多机关干部抵制, 1 8 名 机关干部联名 上书区委, 强烈要求将董阳调离。
但该镇 1 1 个行政村中却有 10 个行政村的村支书和其他村干部也联名 上书区委、 市委, 坚决反对调离董阳, 称河口 镇 2 万多群众需要董阳这样勤政廉洁、 勇于改革的好干部。
结果民心不敌“官” 意, 董阳任职仅 11 个月 , 就被免职调离到只有两个人办公的区科技局当局长。
此事因其理论与现实、 群众公论与领导确认、 道德评价与行政评价的巨大反差, 强烈地刺激了 新闻媒体的敏感神经, 引 起了 社会的巨 大反响。
我们先来看看董阳具体干了 什么 。
“财政管制”, 堵住公款吃喝的嘴
董阳原为石灰窑区下属包装制品厂厂长, 几番辛苦, 将这个已经停产两年的企业救活。
之后, 董阳被选为市人大代表, 并获市劳动模范、 优秀党员 、 廉政标兵等荣誉称号。
1996 年 9 月 9 日 , 43 岁 的董阳被调到湖北省黄石市石灰窑区河口 镇担任党委书记。
此时, 河口 与湖北省许多地方一样, 遭遇了 严重的洪涝灾害, 该镇龙泉湖垦区 7000 亩农田被淹, 早、 晚稻基本绝收, 3000 多户 灾民受到饥荒的严重威胁。
临危受命, 董阳首先想到了 钱, 没有钱怎么应付这么大面积的自 然灾害。
但是, 镇财政所提供的数据令他大吃一惊——除了 上级刚刚下拨的10 万元紧急救灾款外, 账面上 1 分钱没有!而就是这个穷得叮当 响的镇财政, 却欠下了 各种吃喝招待费 12 万多元, 拖欠的工资达数万元。
董阳夜不能寐, 他想到了 到任第一天的情景。
几个领导说要给离任的书记送行, 为他“接风”。
董阳知道“送行”、“接风” 无非是要大吃一顿, 便问:“有钱吃吗?"“没钱!但该吃还要吃。” 几个干部的回答很干脆。
因为这是第一天, 董阳不便太固执, 就没再说什么。
这餐饭一下子吃掉 1500 元, 而且是从 10 万元救灾款中 拿出的!董阳愤怒了 ,
“这样的‘吃喝政府’ , 不动大手术如何得了 ! ” 于是, 一个前所未有的“吃螃蟹计划” 应运而生——先得管住政府官员 们一张张贪吃的嘴。
河口 镇因紧邻长江和大冶湖, 盛产螃蟹, 每逢秋天吃蟹季节, 市里区里以及邻近的县、 市, 各路吃客蜂拥而至, 镇里各家餐馆整天车水马龙。
客人们知道,别 看河口 穷, 政策却很“宽松”, 各部门 头头脑脑都有签单的权力。
更有甚者,机关干部在家打牌赌博, 餐馆就会如约把饭菜送至府上, 一个签单了 事。
最后,餐馆老板们照例拿着一沓沓账单到镇政府结账; 镇政府没钱, 便再一次签单“请某某厂支付”。
所以, 镇里屈指可数的几个小企业, 一年到头付不清餐馆的账。董阳作出 决定:
今后上级来人一律在镇政府食堂吃 l 5 元标准的份饭, 干部下乡吃饭要交钱。
接着, 两份“通告” 传达到全镇干部, 发到各餐馆, 政府从此不对餐馆结账, 谁吃谁付账, 该吃的拿发票回来报销。
要实施这些禁令, 关键还得管住财政权:
董阳将本属镇长蔡大池的财政大权“独揽” 过来, 制订了 一个财政“进笼子” 政策——由他一枝笔全权审批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 任何形式、 任何内容的收费和开支, 必须从一个“窗口 ” 批进、批出。
“吃螃蟹计划” 果然管住了 吃螃蟹的政府官员 的嘴, 从 9 月 份开始实施, 到11 月 份, 月 招待费已降到 600 元。
而 1995 年, 镇政府各部门和几个企业的吃喝费总额达 50 多万元, 吃得镇政府交不起电费, 被供电部门 停电, 最后还欠下一
屁股的吃喝债, 连政府的小车也被法院扣去抵债… … “大手术消肿”, 精简吃“皇粮” 的人 随着干部作风整顿工作的步步深入, 董阳开始对政府机构人浮于事的现象动“大手术”。
他把全镇副科级以上人员 造一份花名 册, 找他们逐个谈话, 再请来机关、企业和村干部等 40 多人, 让他们民主评议镇政府干部, 将花名 册上的干部排出前三名 、 后三名 。
排队后一目 了 然, 纪委书记张某排名 倒数第一, 宣传委员 梅某、 政法委员 皮某分别 “荣获"倒数第二、 三名 。
董阳与 镇长蔡长池、 分管组织的副书记一起, 向区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作了 详细汇报, 计划在镇政府进行优化组合, 将这次民主评议最差的 7 名 镇干部放到新成立的“督办组”( 督办全镇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 此举获得区委认可。
这叫 “挂账处理"。
董阳到河口 后, 他...